常用释义
1.
味道甜。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同甘共苦
    甘泉
    甘甜
  • 例句
    这个地方生产的哈密瓜甜可口,畅销全国。
2.
情愿;乐意。
  • 例词
    不甘落后
    心甘情愿
    甘当
  • 例句
    他不只做一名配角,于是开始发奋努力。
3.
甘肃省的简称。
4.
姓。
详细释义
1.
美味;美味的食物。
作甘。
《书·洪
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亦久病阨而不死者也。
《庄子·盗跖》
饫于肥甘,慕彼糠麋。
·韩愈·《送穷文》
2.
甜。
亦指甜味食物。
谁谓荼苦?其甘如
《诗·邶风·谷风》
中有嘉味,甘如蜜。
·葛洪·《抱朴子·微旨》
文,其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彩。
·刘知·《史通·自叙》
苦闷之果是最难尝的,虽然嚼过苦果之后有一点回甘,然而苦的成分太重了,也容易抹煞甘的部分。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一〉》
大苦酸,辛甘行些。
《楚辞·招魂》
辛非甘,此意自求。
·梅尧臣·《答原甫寄糟姜》诗
3.
鲜美;可口。
甘,美也。
《说文·甘部》
藜藿有八珍之甘,蓬有藻棁之也。
《晋书·葛洪传》
4.
以为甘美。
酒,禹而甘之。
《淮南子·泰族》
而甘之,固索倾酿
·蒲松龄·《聊斋志异·寒月芙蕖》
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
5.
美好。
言孔甘,是用
《诗·小雅·巧言》
重而言甘,我也。
《左传·僖公十年》
中意,今春未。甘不双飞
·张可久·《满庭芳·春日闺思》曲
6.
嗜好;爱好。
甘酒嗜音。
《书·五子之歌》
人之疾也,必先甘肉之味;亡也,必先忠臣之
《文子·微明》
酒不可甘,甘之沉。
·杨夔·《溺赋》
丈夫之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而幸其所遘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恒娘》
7.
贪图。
由不四海,伯夷不甘其,虞卿捐户之封,救人之急,各其志也。
·牟融·《理惑论》
有一士族……雅自矜持,多以酒珍玩交名士。甘其者,共吹嘘。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8.
情愿;乐意。
虫飞薨薨,甘子同
《诗·齐风·鸡鸣》
世羞食荠贫,食我所甘。
·梅尧臣·《食荠》诗
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9.
松缓。
,徐甘而不固,疾苦而不入。
《庄子·天道》
10.
果名。即柑。
橘柚甚多,甘、橙、枳皆是。
《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晋张华《博物志》
黄甘二百株,春叶遍城隅。
·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
同舍破甘醒宿酒,故人折索新
·陆游·《宿监中偶作》诗
11.
唐时黠戛斯族对巫师的称呼。
〔黠戛斯族〕祠神惟主水草,祭无时,呼巫“甘”。
《新唐书·回鹘传下》
回纥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类似巫术的原始宗教,巫师称为“甘”。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
12.
古地名。
夏有扈国南郊地。在今陕西省鄠邑区。
启与有扈于甘之野。
《书·甘誓序》
春秋食邑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惠后立之,未及而卒。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古州名。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治所在永平县(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辖境相当于今之甘肃省高台县以东弱水上游。参阅《隋书·地理志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二·甘肃镇》。
13.
水名。
在陕西省鄠邑区,注入涝水。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源出河南省宜阳县境,经洛阳市西南注入洛水。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
源出广西龙胜,经灵川南入漓江。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二·桂林府》。
14.
甘肃省的简称。
我陕甘宁边区军民,服从政府领导,努力救亡事业。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
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
15.
姓。殷有甘盘。见《书·说命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甘”字部件相同,均为“廿”
全部
廿
二字词
  • 甘蔗
  • 甘甜
  • 不甘
  • 甘愿
  • 甘心
  • 甘于
三字词
  • 甘露寺
  • 不甘心
  • 陕甘宁
  • 黄甘甘
  • 同甘苦
  • 晚甘侯
四字词
  • 苦尽甘来
  • 同甘共苦
  • 心甘情愿
  • 甘之如饴
  • 善罢甘休
  • 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