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
zhēn
zhěn
常用释义
1.
摇动;挥动。
  • 例词
    振笔疾书
    振臂高呼
    振翅
  • 例句
    只见他笔疾书,没一会儿就写出了正确的答案。
2.
奋起;奋发。
  • 例词
    振奋
    振作
    一蹶不振
    为之一振
  • 例句
    你要作起来,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萎靡不
3.
振动,物理学上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进行的往复运动。
  • 例词
    振幅
    共振
详细释义
1.
救济;赈济。
君子以振民育德。
《易·蛊》
以便宜,持节发河南粟以振民。
《史记·汲郑列传》
专财谷轻义而不振者,吝人也。
·葛洪·《抱朴子·行品》
一富室有所求,曰:“君家最富,力足以振我。”
·洪迈·《夷坚丁志·邓城巫》
更设法举债,以振其穷。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
挽救;救援。
天使夫子振寡人之也。
《荀子·尧问》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汉书·游侠传·郭解》
节义,善人交,振其急,不责报于人。
《新唐书·朱敬则传》
3.
发放;开放。
乃命南宫忽振鹿、巨之粟。
《逸周书·克殷》
华于已披,夕秀未振。
·陆机·《文赋》
4.
奋起;振作。
〔孟春之月〕东风蛰虫始振。
《礼记·月令》
军复振,守濮水。
《史记·高祖本纪》
轲饮燕市,酒酣益振。哀歌和渐离若傍人。
·左思·《咏史》之六
周之衰也,宣王振之,号为
·苏轼·《修废官举逸民策》
一九四七年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南下,蒋管区人心大振。
罗广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5.
扬起;显扬。
集大成也者,金而玉振之也。
《孟子·万章下》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施恩而不求善而不功,所以振宣幽光,激励颓俗。
·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
6.
引申为助长
好音,此人琴;吾好,此人我玉。是振我者也。
《韩非子·说林下》
7.
抖动;拂拭。
书于君前,有
《礼记·曲礼下》
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其冠,人之情也。
《荀子·不苟》
下若能荡涤痕累,洞嫌疑,仇如振士如救……亦足为贤相矣。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
普在中,每奏事有戾太祖意者,因上,或拂之地,普拾之,振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
8.
挥动;摇动。
及至始皇,六世之烈,振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侯。
·贾谊·《过秦论上》
行人振木路,以采
《汉书·食货志上》
蓬山振雄
·李白·《泾川送族弟𬭚》诗
9.
整顿;整理。
申之以令,之以庆赏,振之以刑
《管子·权修》
乃振天,衍地
《文选·张衡〈西京赋〉》
近年以纪纲,法度不行……然人情玩已久,一振之,必曰: 此拂人之情者也。
·张居正·《陈六事疏》
10.
收取;约束。
职币掌式官府都鄙凡用邦者之,振掌事者之余财
《周礼·天官·职币》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大,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焉。
《礼记·中庸》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1.
止;终止。
之以刑,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此先之以政。
《管子·小问》
忘年忘,振于无竟。
《庄子·齐物论》
12.
极;远。参见“振古”。
13.
击;敲打。参见“振槁”。
14.
称;适合。参见“振職”。
15.
通“”。震惊;震动。
燕王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兵以拒大王。
《战国策·燕策三》
,公子威振天下。
《史记·魏公子列传》
振地,沙走石。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夷人以客舶,遂返舟。公乃旗鼓突出,里。
·昭梿·《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
16.
通“”。幼童。参见“振女”、“振子”。
17.
通“”。参见“振敬”。
18.
姓。
振,《姓苑》。宋振广转运使。
《续通志·氏族七》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振”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辰”
全部
二字词
  • 振奋
  • 振作
  • 共振
  • 谐振
  • 振幅
  • 振动
三字词
  • 共振器
  • 振奇人
四字词
  • 振聋发聩
  • 萎靡不振
  • 振振有词
  • 一蹶不振
  • 金声玉振
  • 振振有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