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多用于地名)。
详细释义
1.
水冲击岩石。引申为激怒;触犯。
小而怨,是不可也……不可,亦不孝也。
《孟子·告子下》
水急那可,下有百尺湍。
张素·《秋风曲》
2.
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
吕公矶钓口渭傍。
·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江至建康,凡、浦、村落,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策,皆在目中。
《梁书·张弘策传》
有不逮驱𬴂𬴂,或于薄
·韩愈·《送区弘南归》诗
凡山江皆曰,水湍急,篙工力撑之乃能上。
·陆游·《入蜀记》卷二
何由白石空畔?招得人间万户侯。
·范梈·《题黄隐居秋江钓月图》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矶”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几”
全部
二字词
  • 石矶
  • 矶头
  • 钓矶
  • 断矶
  • 蟂矶
  • 鹄矶
三字词
  • 燕子矶
  • 采石矶
  • 城陵矶
  • 赤鼻矶
  • 牛渚矶
  • 赤壁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