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武
常用释义
1.
名
与军事或强力相关的事物。
反义
文
例词
文武双全
武官
武力
武器
动武
例句
士兵们手持各种
武
器,迅速展开了演习。
2.
形
勇猛。
例词
勇武
威武
英武
例句
那位将军带领着英
武
的部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3.
名
与技击有关的。
例词
武打
武术
武艺
4.
名
半步;泛指脚步、足迹。
例词
踵武前贤
5.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舞蹈。
荆
败
蔡
师
于莘,以蔡侯
献
武
归
。
注
《
谷
梁传·庄公十年》
夫武之
备
戒之已久,何也?
注
《礼记·乐记》
2.
指军事征伐等暴力行动。
1
亦泛指军事事务。
我
张
吾三
军
而被吾甲兵,以武
临
之,彼
则惧
而
协
以
谋
我,故
难间
也。
《左传·桓公六年》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
众
、
丰财
者也。
《宣公十二年》
武殄暴逆,文
复无
罪。
注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当
是
时
,天子以武定淮西河南北。
唐
·
韩愈
·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有
严
有翼,共武之服。
注
《诗·小雅·六月》
故檄移
为
用,事兼文武。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檄移》
3.
兵威。
王
奋
厥武,如震如怒。
《诗·大雅·常武》
我武惟
扬
,侵于之疆。
《孟子·滕文公下》
4.
勇猛;猛烈。
羔裘豹
饰
,孔武有力。
注
《诗·郑风·羔裘》
所
从
神且武,焉得久
劳师
。
汉
·
王粲
·
《从军》诗之一
代北之人武,故尚
贵
戚,其泰可
与
也。
《新唐书·儒学传中·柳
冲
》
从来
攻城
时
,未
见
今日武。
清
·
金和
·
《双拜冈纪战》诗
5.
武夫;武将。
不
显
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
宪
。
注
《诗·大雅·崧高》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古之
将
相,疵咎
实
多。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程器》
相臣
将
臣,文恬武嬉。
唐
·
韩愈
·
《平淮西碑》
当
日早朝,正是: 三下静鞭
鸣
御
阁
,
两
班文武列金
阶
。
《水浒传》第七四回
6.
武功;武艺。
文武吉甫,
万
邦
为宪
。
注
《诗·小雅·六月》
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
县
之宰;有武者,必置
于
百人之上。
三国 魏
·
曹
冋
·
《六代论》
〔
张
道士〕通古今
学
,有文武
长
材。
唐
·
韩愈
·
《送张道士序》
7.
用兵;指挥作战。
兼弱攻昧,武之善
经
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高帝
贤
武,然尚困
于
平城。
《史记·匈奴列传》
8.
指使用武力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且
战
不
胜
,而
报
之以
贼
,不武。
《国语·晋语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
,不知。以
乱
易整,不武。
《左传·僖公三十年》
吾以
许
人而背之,不信;
纵
其去而
击
之,不武。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
为将
能以不
杀为
武。
岂
惟
国
家之利,子
孙实
受其福。
《明史·太祖纪一》
9.
兵法;韬略。
[仲秋之月]天子乃命
将帅讲
武,
习
射御角力。
《礼记·月令》
孙
武兵
经辞
如珠玉,
岂
以
习
武而不
晓
文也。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程器》
10.
兵器。参见“
武庫
”“
武帳
”。
11.
刑罚。
故令之以文,
齐
之以武,是
谓
必取。
注
《孙子·行军》
夫禁必以武而成,
赏
必以文而成。
《尉缭子·治本》
12.
足迹。
昭兹
来许
,
绳
其祖武。
注
《诗·大雅·下武》
踵二皇之遐武,
谁谓驾迟
而不能
属
。
汉
·
张衡
·
《东京赋》
吾家自石林益衍《
书
》《
诗
》之
泽
,接武
绳绳
,至今十
余
世矣。
明
·
宋濂
·
《故丽水叶府君墓铭》
既以上
绳
祖武,又以
绍诸乡
先
辈
之徽。
清
·
曾国藩
·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
13.
继承。
下武
维
周,世有哲王。
注
《诗·大雅·下武》
14.
半步。
1
又泛指脚步。
2
亦指脚。
夫目之察度也,不
过
步武尺寸之
间
。
注
《国语·周语下》
一星雪白大
于
黍,走近月旁
无
半武。
宋
·
杨万里
·
《三辰砚屏歌》
才
及
数
武,崖石崩
坠
。
清
·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阳武侯》
徘徊数武,是光景者乃若随人。
胡
适
·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四
假令
游戏
,或
经
人
间
,匿真
隐异
,外同凡庸,比肩接武,熟有能
觉
乎?
晋
·
葛洪
·
《抱朴子·论仙》
15.
指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
复乱
以武。
注
《礼记·乐记》
16.
古方言。士。
勇武一人
为
三
军
雄。
注
《淮南子·览冥》
如此
则
民怨,
诸
侯
惧
,即使
辩
武
随
而
说
之,
傥
可徼幸什得一乎?
注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7.
周武王的简称。
文武受命,召公
维
翰。
注
《诗·大雅·江汉》
周之大功在武,天祚
将
在武族。
《国语·晋语四》
好
乐无
荒,允文允武。
汉
·
张衡
·
《东京赋》
18.
周代贵族用于祭祀的“六舞”之一,是颂扬周武王战胜商纣王的乐舞。
子
谓
《韶》,“
尽
美矣,又
尽
善也。”
谓
《武》,“
尽
美矣,未
尽
善也。”
《论语·八佾》
抗五
声
,
极
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
备
,泰古
毕
。
汉
·
班固
·
《东都赋》
19.
冠卷。古时冠的边沿部分,犹今言帽檐。
缟
冠玄武,子姓之冠也。
注
《礼记·玉藻》
20.
见“
武夫
”。
21.
“
虎
”的避讳字。
训
我
师
徒,如武如
貔
。
唐
·
韩云卿
·
《平蛮颂》
《南史》避唐
讳
,“虎”字悉改
为
“武”……《管子》古
书
也,既曰“虎豹居幽而威可
载
矣”,又曰“
诸
侯之子委
质
者,以
双
武之皮”,又曰“以市武豹之皮”,此皆唐人所改,
后来
不
尽复
元字,故“虎”“武”
并
行。
宋
·
张淏
·
《云谷杂记》卷二
22.
姓。汉有武让。见《汉书·翟方进传》。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武艺
武力
武断
威武
武松
武庙
三字词
寒武纪
武状元
玄武湖
核武器
武侯祠
武昌鱼
四字词
穷兵黩武
耀武扬威
文恬武嬉
文武双全
威武不屈
能文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