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chú
常用释义
1.
指全体或全体中的个体,相当于“各个”。
  • 例词
    诸位
    诸事
  • 例句
    我十分感谢位朋友的光临,希望大家不要拘束。
2.
代词“”和介词“”的合音。
  • 例词
    付诸东流
  • 例句
    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他所有的努力都付东流了。
3.
代词“”和语气词“”的合音。
4.
姓。
详细释义
1.
辩;问辩。
参见“諸問”。
也。
《说文·言部》
2.
别事词。相当于“者”。
不知神之所在,彼乎?此乎,或诸远人乎?
《礼记·郊特牲》
公疾,召之,曰:“以是藐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
《左传·僖公九年》
3.
众;各个。
嗟我兄弟,邦人友,莫肯念谁无父母!
《诗·小雅·沔水》
者所以志也,德之也。
《礼记·祭统》
皆自以不及。
·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诸有情。
许地山·《空山灵雨·愿》
4.
凡是。
诸从天子封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
《管子·轻重丁》
一女许数家,生十子,更百赦,勿令得蒙一私家,奸绝矣。
·王符·《潜夫论·断讼》
乱为人奴复为民。
《明史·太祖纪二》
5.
别的;其他。
年年最相未有诸丛
·元稹·《生春》诗
桥两畔好人,匹似村别一川。
·杨万里·《过杨村》诗
诸无恐怖,徒以有老母在。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
6.
犹庶。亲属的旁支。
有故令宿
《周礼·天官·宫正》
7.
代词。
相当于“之”。用作宾语。
能事乎?
《左传·文公元年》
吾在里外,独尝闻诸,然又不得一也。
··《铁围山丛谈》卷六
他的事迹虽好,却一直未能见诸于报章。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引子》
相当于“其”。用作定语。
诛恶绝诸本而已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
8.
介词。相当于“於”。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
《礼记·祭义》
殷俗尚鬼,以怪之事被诸声乐,奏于庙堂。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9.
语助词。
表感叹。
日居月,照下土。
《诗·邶风·日月》
用于句中。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
《论语·学而》
乞使人迎生于其家。
《公羊传·哀公六年》
皆冒
·恽敬·《小河马氏谱序》
10.
代词“之”和介词“於”的合音。
兄弟,吾哭诸庙
《礼记·檀弓上》
乃稽版籍,通校大八年之空名以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
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
11.
代词“之”和疑问语气词“乎”的合音。
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君其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敢在外谈说,妄事加
·张𬸦·《游仙窟》
仲仙素娥曰:“我有情而,彼不以情待,盍去?”
·吴骞·《扶风传信录》
12.
干果。
,梅
《礼记·内则》
13.
通“”。参见“諸頭”、“諸邊”。
14.
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
及防。
《春秋·庄公二十九年》
15.
姓(《广韵》又正奢切,職余切)。汉代有诸於。见洪迈《容斋五笔》引汉应劭《风俗通》。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诸”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者”
全部
二字词
  • 诸如
  • 诸多
  • 专诸
  • 夫诸
  • 诸侯
  • 诸葛
三字词
  • 诸葛菜
  • 诸葛灯
  • 诸宫调
  • 诸葛巾
  • 诸侯王
  • 诸葛庐
四字词
  • 付诸东流
  • 诸如此类
  • 公诸同好
  • 反求诸己
  • 诸事不宜
  •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