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光线微弱;不亮。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暗室
    黑暗
    阴暗
  • 例句
    天色渐渐了,我们回家路上要小心一点。
2.
隐藏的;不公开的。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暗沟
    暗号
    暗锁
    暗语
3.
愚昧;糊涂。
  • 近义
4.
(颜色)灰黑。
  • 近义
  • 例词
    暗红
    暗绿
  • 例句
    她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连衣裙,显得非常大方。
详细释义
1.
光线不足;不明亮。与“”相对。
暗乎,其光昭昭;以明乎,其物冥冥。
《韩非子·解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屏欹,月冷珠薄。
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
到大观楼登岸的时候,天已经快要暗下来。
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二四
2.
夜;天黑。
车驾逼暗乃,漏已
《晋书·职官志》
误鸡宵呃喔,雀暗徘徊。
·韩愈·《咏雪赠张籍》
代〕夜出,逢捉住,见张奢。奢:“何暗出城?”
《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3.
隐蔽,不显露;秘密,不公开。
亦指隐蔽的地方。
横公占地,列暗根。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寻声问弹,琵琶停欲语迟
·白居易·《琵琶行》
里从头看,心内嗟吁暗忖
《天雨花》第六回
地主是明的,美蒋反动派还派了些特务,这玩艺是暗的,暗胡子不追干净,终久是害。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峤尝隐暗怛之,彬神色恬如也。
《晋书·庾彬传》
4.
不显达。
后贵者,和隋之珍也;暗而久章者,君子之真也。
《文选·班固〈答宾戏〉》
司空侍郎方应进,自别墅到郡谒见,更不访亲知……及知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5.
犹遮蔽。
霜封碣石,沙暗井
南朝 梁·刘孝威·《妾薄命》诗
暗山中日,风惊陇上湫。徒幽咽,不见东西流。
南朝 陈·江总·《陇头水》诗之二
是年果扶立别墅,而庭婆娑,暗北舍矣。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
𬬺耰接塞垣,幽燕桑暗川原。
·王安石·《白沟行》
6.
藏,包藏。
想人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暗吉。
·关汉卿·《乔牌儿》套曲
7.
犹言不知不觉。
京官似冬瓜,暗
·李商隐·《杂纂》卷上
野花香草,寂寞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暗老。
前蜀·韦庄·《清平乐》词
晕绣。貌逐花暗凋。
前蜀·李珣·《望远行》词之一
8.
颜色幽深。
绿相交,抱暖含芳被紫袍。
·温庭筠·《寒食日作》诗
渐动,柳色绿将暗。
·欧阳修·《送胡学士知湖州》诗
远处,暗蓝色的大海正在波动着,波动着。
闻捷·《海燕》
9.
谓失去光泽。
郊瘦使我,骨骼硉兀如堵……皮乾剥落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杜甫·《瘦马行》
10.
谓视力差。
泪尽眼方暗,髀耳自
南朝 陈·沈炯·《长安少年行》
口以
《书序》
11.
犹默。参见“暗記”“暗書”。
12.
昏乱;愚昧;不明白。
上暗而政虽无一至者,益也。
《荀子·天论》
南郡士元德操在
《世说新语·言语》
不知汝是人,我之暗也。
·袁郊·《甘泽谣·红线》
盖不知神话,即莫由解其艺文,暗艺文者,于内部文明何获焉。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
13.
黑暗。比喻社会腐败落后。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鲁迅·《野草·题辞》
暗了南方,亮了北方。
夏衍·《“五四”二十九周年》
14.
见“暗藹”。
15.
通“”。参见“暗約”。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暗”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音”
全部
二字词
  • 暗害
  • 暗处
  • 暗淡
  • 暗算
  • 黑暗
  • 暗示
三字词
  • 暗物质
  • 阴暗面
  • 暗地里
  • 放暗箭
  • 暗门襟
  • 黑暗狱
四字词
  • 柳暗花明
  • 暗度陈仓
  • 不欺暗室
  • 天昏地暗
  • 暗送秋波
  • 潜滋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