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容量单位,一千二百粒黍子为一龠。两龠等于一合(gě)。
2.
古代一种管乐器,用竹管编排制成,形状像排箫。
详细释义
1.
古量器名。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秬黍中者千有二百有龠,以井水
《汉书·律历志上》
龠、合、斗、斛、何以用?取寒暑暴露,不改其容。
·李商隐·《太仓箴》
余得英石,数峰环立,其中凹,可容一龠。
·陆游·《砚湖》诗
2.
古代容量单位。为合(gě)的二分之一。
千二百黍一龠,十龠一合。
·刘向·《说苑·辨物》
分粟絫黍,量丝数龠,以仰禀圣规详参神思。
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
胡麻龠充,移
·宋应星·《天工开物·麻》
自辨之明者,如别黑白,权铢两,量斗龠。
·唐甄·《潜书·审知》
3.
谓少量。
愤发挂冠,龠米自炊。
··《祭韩子师尚书文》
4.
通“”。
城郭官府,龠。
·《为吏之道》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铢龠
  • 龠合
  • 合龠
  • 霝龠
三字词
  • 铜龠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