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o
shào
常用释义
1.
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或时间较短。
  • 例词
    稍许
  • 例句
    我们可以微晚一点出发,不用着急。
详细释义
1.
禾末。
参见“稍秣”。引申为小。
参见“稍事”。
稍,出物有也。
《说文·禾部》
稍寒人欲健,太事多慵。
·裴说·《冬日作》诗
𧉹展作丹山,赖蟆出水金精
·冯惟敏·《粉蝶儿·李争冬有犯》套曲
2.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生七,冰浸四稍,承望笑藏刀,眼荒郊。
·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
之芟,山榆柳枝叶谓之稍。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五》
3.
米俸;廩食。
赴者至,衰而出,唯稍受之。
《仪礼·聘礼》
无张官置吏,坐以縻(糜)稍,无买牛散官物,二利也。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
其估米既为钱,二十州吏禄兵稍
《宋孝宗淳熙十年》
4.
朝向。
重雪而稍劲风岁于
《西京杂记》卷六
初日新寒政霞,山剩水稍人家。
·杨万里·《秋晓出郊》诗之一
5.
赌本。
自古道:“稍粗胆壮。”婆留自己没一分钱钞,却教子,已自不了,着了急,一连两局都……婆留那有心酒,便道:“公子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何如?”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6.
藏起;偷取。
茶博士市,唤做“走州府”,且如道市语说“今日走到”,这钱,一日只稍得四十五杭是四十五里;若“走到平江府”,早一日稍三百六十足。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7.
副词。
渐;逐渐。
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
《史记·项羽本纪》
,稍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立刻;随后;不久。
𮝹方解,嶤武稍披襟。
南朝 梁·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
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
·韦应物·《叹杨花》诗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田。
·王安石·《春风》诗
高人,稍忘俗吏卑。
·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已经;业经。
氛醨稍映,雺乱还拥荟
·韩愈·孟郊·《秋雨联句》
今年宜未衰,稍已
·柳宗元·《觉衰》诗
菊泣花重,粳肥穗稍
·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秋中久雨晚晴》
刚刚;恰好;才。
及至冠婚,性稍定,因此天,倍须训诱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既知不能己,稍共生叙其短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稍出平生言,道相琢磨。
·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
偶然;偶尔。
晴窗洗坐,蛇蚓稍蟠
·苏轼·《孙莘老寄墨》诗之三
寻东兹事,有西方托后车
·陈师道·《寄李学士》诗
旧间,大半山丘。
·黄庭坚·《都下喜见八叔父》诗
略微;稍微。
人有上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吏稍侵辱之。
《汉书·周勃传》
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子耿介,羞卿相等列。
《后汉书·逸民传序》
如水清泠,便有,有稍清……如水浑浊,亦有极浑处,有稍浑处
《朱子语类》卷十三
很;甚。
而叔文,粗知,好言事,宗稍敬之,不得如伾出入无间
《旧唐书·王叔文传》
〔彩〕忽至一巷,一宅,稍壮丽
·罗烨·《醉翁谈录·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
君才冠天禄,我的楣稍淑。
·高明·《琵琶记·强就鸾凤》
只;但。
我衰不足道,但子意;稍令社稷安,自契
·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
其流散漫沮洳,稍集小生微
·王安石·《酬王贤良松泉二诗·泉》
聊;暂且。
与尔曹,瑜瑕稍辨
南朝 宋·鲍照·《卖玉器者》诗
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诗
听儿童迎五,稍修问专城。
·陈师道·《寄亳州林待制》诗
8.
周制指离都城三百里之地。
之官府郊野都之百物
《周礼·天官·司会》
9.
用同“”。捎带。
一封去,着俺母家姐姐救我。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10.
用同“”。船。参见“稍婆”。
11.
用同“”。水桶。
水桶曰稍。
·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
12.
姓。汉代有稍腾。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稍”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肖”
全部
二字词
  • 稍微
  • 稍许
  • 稍稍
  • 稍麦
  • 稍后
  • 稍瓜
三字词
  • 稍割牛
  • 稍挽稍
  • 没下稍
四字词
  • 稍纵即逝
  • 稍胜一筹
  • 稍安勿躁
  • 稍逊一筹
  • 稍粗胆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