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水或其他液体移动。
  • 例词
    细水长流
    流泪
    流淌
  • 例句
    河水在山间淌,发出了潺潺的声音。
2.
无固定方向地移动。
  • 例词
    流动
    流浪
    流通
3.
传下来;传播。
  • 例词
    流芳百世
    流传
    流行
  • 例句
    这种发型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很行。
4.
水道中的流水。
  • 例词
    洪流
    激流
    逆流
    水流
5.
像水流一样移动的东西。
  • 例词
    电流
    寒流
    气流
    人流
6.
派别;等级。
  • 例词
    三教九流
    流派
7.
像流水那样顺畅。
  • 例词
    流畅
    流利
8.
变化;转变(多指趋向坏的方面)。
  • 例词
    流于形式
9.
把犯人送到边远地区去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
  • 例词
    流放
详细释义
1.
水或其他液体移动。
亦泛指物体移动,变换位置。
水流而不盈,行而不失其信。
《易·坎》
如川流,溢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白鹿泉山月出,寒光眼如流汞。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
读者可以想到我是怎样激动地对着这八百多页原稿纸微笑,又对着它们流泪。
巴金·《〈秋〉序》
武王伐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三足。
《尚书大传》卷二
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
《隋书·天文志中》
碧合晚霞上起,争朝日雪流。
·王安石·《酴金沙二花合发》诗
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老舍·《茶馆》第一幕
2.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诗·小雅·小弁》
若那人性格暴躁点……大声的喊骂,说出许多恐吓无理的野话,那我们便一面回骂着,一面快快的把船向下游流去,尽他叫骂也不管它。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3.
漂没。
三年夏,江水、水溢,流民四千家。
《汉书·高后纪》
大雨,暴水流辎车数百乘,人。
《北史·魏纪一·道武帝》
4.
移动不定;流浪。
伯其死乎!自也已。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左传·成公六年》
今水旱年,民流道。
·刘向·《列女传·明德马后》
盖闻,乍微略而光;流视扬清,若将澜滴。
·叶小鸾·《艳体连珠·目》
他跟咱们那王子在上海一块儿打过流,也算知交,也算同志,也算难友呢。
欧阳山·《苦斗》七九
5.
虚浮;无根据的。参见“流言”、“流説”。
6.
变化;演变。
有火自上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
《古文尚书·泰誓》
然反之吾身,未能大人之事,而欲以大人者自言行不相,反流妄人也。
·俞文豹·《吹剑四录》
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7.
传布;扩散。
地道盈而流
《易·谦》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自知附之尾,垂名廷,德流子哉?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
之有夷狄之患,人之有手足之疾也,不忍石之苦,砭之,一旦流而入骨髓,愚恐其苦之不止于药石,而之不止于针砭也。
·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用益困策》
明主不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以直,是以事无遗策,功流世。
·张居正·《论时政疏》
8.
流露;显露。
鼓流思,旌甲被胡霜。
南朝 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菊散芳山椒,雁流哀
南朝 宋·谢庄·《月赋》
安仁敏,故锋发流。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9.
放纵;无节制。
旁行而不流,天知命,故不
《易·辞上》
慊而不流而不反放。
《新唐书·武平一传》
和而不流,而能
·叶廷·《吹网录·三河县辽碑》
10.
留连;沉溺。
流下而忘反,之流。
《孟子·梁惠王下》
厚嬖幸而薄士,流色而忘庶事。
·葛洪·《抱朴子·君道》
11.
寻求;择取。
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周南·关雎》
流、差、柬,也。
《尔雅·释诂下》
12.
涂饰。参见“流金”。
13.
水流经的路线,河道。
延道弛兮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史记·河渠书》
船,古之艨,辛巳用以取用改造!可令郭纲约束沿流诸军,遇有损坏即修葺,不得擅有更易。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
14.
古代特指盉、爵等容器的吐水口。
匜水,中,南流,在西之南。
《仪礼·士虞礼》
15.
江河的流水。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史记·周本纪》
人世往事,山形依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朱德·《喜读主席词二首》诗
16.
像水流的东西。
于是在头顶上,笼罩着流动的像纱一样的,不知是云、是烟、是雾的淡淡的气流。
方纪·《歌声和笛音》
17.
潮流;风气。
俗之流兮,又孰能无变化。
《楚辞·离骚》
德又下衰,及唐虞始天下,治化之流,淳散朴,道以善,德以行,然去性而从于心。
《庄子·缮性》
18.
河水离开源头后的部分。与源对言。
是以君子居下流,天下之焉。
《论语·子张》
,流安得不广
·王充·《论衡·异虚》
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
·叶燮·《原诗·内篇》
雅鲁藏布是大江,其源甚远流亦长。
陈毅·《雅鲁藏布江》诗
19.
部分;分支。
观说之流,可以知其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弱流,天之道。
《春秋汉含孳》
20.
品类;等级。
纷乱子相。秦人是修其缺,向司籍,九流以别。
《汉书·叙传下》
佶清,所友皆第一流。
《新唐书·裴佶传》
家者流,由汉晋历隋唐之初,以取士。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这一点慰,也会勾消在许多自诩古文明者流的笔上,淹死在许多诬告新文明者流的嘴上,扑灭在许多假冒新文明者流的言动上。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
21.
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
流共工于幽洲。
《书·舜典》
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封州。
《新唐书·刘幽求传》
《新》,均免死,流合浦,垍死中。
·叶廷·《吹网录·立忠王为太子》
22.
古代指边远地区。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二百里流。
《书·禹贡》
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礼记·王制》
23.
流官。明清由中央政府委命的少数民族地区官吏名。
今有巡司,一流一土。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
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
·魏源·《圣武记》卷七
24.
王莽新政时银两单位词。
朱提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一流直千。
《汉书·食货志下》
吾走琉璃肆,以朱提一流,君《元诗纪事》者。
陈衍·《沈乙诗序》
25.
通“”。
旗九流,天子之旗也。
《礼记·乐记》
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
梁传·昭公八年》
26.
通“”。参见“流滯”。
27.
通“”。浮游;游水。
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楚辞·大招》
得而蜚,得而流,得而走。
·《经法·道原》
《说文·水部》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流”字右部件相同,均为“㐬”
全部
二字词
  • 人流
  • 河流
  • 漂流
  • 洪流
  • 流浪
  • 流言
三字词
  • 流星雨
  • 意识流
  • 流水线
  • 平流层
  • 流星锤
  • 泥石流
四字词
  • 高山流水
  • 细水长流
  • 行云流水
  • 川流不息
  • 三教九流
  • 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