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诗
常用释义
1.
名
一种文学体裁。语言精练,有韵律,有节奏,可以吟咏朗诵。
例词
诗歌
诗集
诗人
吟诗
律诗
例句
这位
诗
人的创作灵感常常来源于现实生活。
她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精美的
诗
集。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着
诗
歌中的意象。
2.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最初诗可以唱咏。
于
后
公乃
为诗
以
贻
王,名之曰“
鸱鸮
”。
《书·金縢》
凡
乐辞
曰
诗
,
诗声
曰歌。
南朝·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乐府》
夫
诗
者,本
发
其喜怒哀
乐
之情,如使人
读
之
无
所感
动
,非
诗
也。
元
·
刘祁
·
《归潜志》卷十三
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鲁迅
·
《书信集·致蔡斐君》
2.
指《诗经》。
《
诗
》曰:“孝子不
匮
,永
锡尔类
。”
《左传·隐公元年》
公在中流,右《
诗
》左《
书
》。
唐
·
韩愈
·
《郓州溪堂诗》
《诗》是两周诗歌的名篇选集。
范文澜
·
蔡美彪
·
《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
3.
诵诗;题诗;作诗。
诗
以道之,歌以
咏
之。
注
《国语·周语下》
因留
题
殿壁,
纪
予今昔
游
。
诸
人亦各
诗
其
后
。
元
·
刘祁
·
《归潜志》卷十三
间
乘
兴
一往,酒
阑诗罢
,即鼓枻
归
。
清
·
顾汧
·
《吴中翰孟举六十寿序》
4.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本身就是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农民简直就是生活在诗里。
王西彦
·
《乡下朋友》
你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首诗,我会记住的。
《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
5.
记录;记载。
总
公卿之
议
,
询
封
禅
之事,
诗
大
泽
之博,
广
符瑞之富。
注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日事
时
功,以著不可
诬
,有太史之
状
、太常之
状
,有
谥
,有
诔
,有幽堂之
铭
;又如即外碑刻文以
显诗
之,其
于传无
已,
岂
不益可保?
唐
·
韩愈
·
《刘统军碑》
6.
同“
邿
”。
诗
者何?邾
娄
之邑也。
注
《公羊传·襄公十三年》
邿,附庸
国
,在
东
平亢父邿亭
注
《说文·邑部》
7.
捧持。
主人左
执
角,再拜稽首受,
复
位,
诗怀
之,
实
于左袂,挂于季指。
注
《仪礼·特牲馈食礼》
8.
接续;继承。
诗
之
为
言承也,情
动于
中,而言以承之,故曰
诗
。
宋
·
王应麟
·
《困学纪闻·评诗》
《史
记
》之文,其意深
远
,
则
其言愈
缓
;其事繁碎,
则
其言愈
简
。此
诗
《春秋》之意。
元
·
盛如梓
·
《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上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诗”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寺”
全部
侍
持
待
峙
恃
特
畤
跱
歭
洔
秲
鼭
二字词
组诗
杂诗
诗人
唐诗
诗经
诗仙
三字词
回文诗
藏头诗
打油诗
格律诗
定场诗
乐府诗
四字词
诗情画意
子曰诗云
七步成诗
横槊赋诗
诗词歌赋
诗礼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