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提防;警惕。
  • 例词
    戒骄戒躁
    警戒
    戒备
  • 例句
    看到有陌生人走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备。
2.
旧同“”:警告;规劝。
3.
改掉(不良嗜好)。
  • 例词
    戒毒
    戒酒
    戒烟
  • 例句
    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几种有效烟的方法。
4.
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准则;泛指禁止做的事。
  • 例词
    戒律
    开戒
    杀戒
    受戒
5.
指戒指,套在手指上的环形饰物。
  • 例词
    钻戒
6.
姓。
详细释义
1.
防备;警戒;鉴戒。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易·萃》
不日戒,狁孔棘。
《诗·小雅·采薇》
言之者罪,之者足以戒。
《诗大序》
不戒,弘立以兵之,可不克
《新唐书·康承训传》
富而能,不败礼而能戒,不恫以好逸。
·曾巩·《王制三》
2.
准备。
既戒,既乃事。
《诗·小雅·大田》
舟亦已戒,五翩然起。
·王安石·《寄朱氏妹》诗
谋弃中都南奔,已戒行李。
《金史·抹撚尽忠传》
既而戒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
3.
登程;出发。
祝融戒而御兮,鸾鸟迎宓妃。
《楚辞·远游》
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
南朝 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
初戒,每事草
《南齐书·州郡志上·南豫》
4.
告戒。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之暴。
《论语·尧曰》
太子送至,戒曰:“丹所,先生所言者,之大事也,先生勿泄也。”
《史记·刺客列传》
某所,每称举以戒其子。
·韩愈·《董府君墓志铭》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我,戒我下次,或句,打我下,我都不灰心。
《红楼梦》第二八回
5.
戒除。也指应该戒除的事。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也,血,戒之在;及其老也,血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王生自此戒了好多性,就是遇,也只是一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你的烟戒了?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6.
戒慎;谨慎。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
《孙子·九地》
《月令》曰:“是月也,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者,生子不,必有大凶。”
·王充·《论衡·命义》
甲兵,戒戎事,无贪财轻敌暴民以作威。
《周书·文帝纪下》
7.
斋戒。
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
《周礼·天官·大宰》
七日戒。
《礼记·礼器》
十日戒,三日
《庄子·达生》
8.
梵语śīla的意译。指防非止恶的规范。
戒,亦律之别也。梵言“三婆”,此云“禁戒”者,亦禁也。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
僧居土者,皆持戒律,不持戒者,居土外。
·魏源·《圣武记》卷五
9.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兴于补阙,戒出弼匡。
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
援以下,各家戒。班姬《女戒》,足也。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
按字云:“戒者,警敕之,字本作。”文既有箴,而又有戒,戒者,箴之别名?《淮南子》戒》……至遂作《女戒》,而世因之。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戒》
10.
敕令;命令。
百官象物而政不戒而,能用典矣。
《左传·宣公十二年》
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挟铁挝击碎其首。
《明史·陈友谅传》
11.
告请;约请。
天子使大夫戒曰: 某日,伯父乃初事。
《仪礼·觐礼》
卫献公戒林父、殖食。
《吕氏春秋·慎小》
12.
戒指的简称。如称镶钻石的戒指为钻戒。参见“戒指”。
13.
通“”。至;到。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诗·商颂·烈祖》
14.
通“”。分界;界限。
而一行以天下山河之象,存于戒……故《星北戒“胡”,南界“越”。
《新唐书·天文志一》
天下脊,河山制戒。
·魏源·《登太行绝顶》诗
山河能考,社千秋尚有
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
15.
通“”。击,擂。参见“戒鼓”。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戒”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戈”
全部
二字词
  • 戒指
  • 惩戒
  • 警戒
  • 戒除
  • 戒备
  • 戒严
三字词
  • 猪八戒
  • 戒定慧
  • 具足戒
  • 警戒线
  • 警戒色
  • 戒石铭
四字词
  • 戒骄戒躁
  • 引以为戒
  • 清规戒律
  • 戒备森严
  • 戒奢以俭
  • 覆车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