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皮肤因风吹受冻而裂开。
2.
国画的技法,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为显示山石树木的纹理和阴阳面,再用淡干墨用侧笔锋画。
3.
〈口〉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
详细释义
1.
肌肤粗糙或受冻开裂。
药涂之,令手滑,冬不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皴皮肉死。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
帆初落沙洲暝,潮痕雨,面色皴。
·王亿之·《高阳台》词
2.
物体表面有皱纹;毛糙。
肉嫌橘厚,皮笑荔枝皴。
·白居易·《与沈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诗
皴,烟梢出新。
·无可·《松》诗
3.
打皱;皱缩。
客皴眉而俯,不抽言。
·盛均·《真龙对》
4.
方言。皮肤上的积垢。
5.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参见“皴法”。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皴”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皮”
全部
二字词
  • 皴法
  • 皴裂
  • 皴染
  • 皴疱
  • 皴皱
  • 皴理
三字词
  • 斧劈皴
  • 折带皴
  • 树皴儿
  • 麻皮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