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喂牲口吃的草。
  • 例词
    刍秣
    反刍
2.
割草。
  • 例词
    刍荛
3.
谦词,用于称自己的见解、言论等。
  • 例词
    刍言
    刍议
详细释义
1.
割草;刈割。
,刈草也。
《说文·部》
夫越王勾践虽东僻,亦得系于天皇之位,罪,而王恒使其刍茎,比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入拾寅境,其秋稼。
《北史·吐谷浑传》
2.
饲草。
今有受人之牛之牧之者,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其人乎?
《孟子·公孙丑下》
一斗水,食一束
·韩愈·《驽骥》诗
3.
以草喂牲口。
亦指吃草的牲口。参见“芻豢”。
祀五帝,则系于牢,之三月。
《周礼·地官·充人》
4.
草秆;草把。
执刍
《礼记·祭统》
吓鹰刍戴笠,驱犊筱充鞭。
·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
乃夜兵二百,人持一一束,距州西南三十里,列成燃
·冯梦龙·《智囊补·兵智·藁人》
5.
卑微;浅陋。
参见“芻言”、“芻微”。
先朝刍辈之中,粗有解,故策,出入宫。
《宋书·恩传·徐爰》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反刍
  • 负刍
  • 苾刍
  • 刍狗
  • 王刍
  • 龙刍
三字词
  • 苾刍尼
  • 三品刍
四字词
  • 刍荛之见
  • 刍荛之言
  • 土龙刍狗
  • 反裘负刍
  • 询于刍荛
  • 飞刍挽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