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社
常用释义
1.
名
古指
土神
;也指祭土神的地方、日子、活动等。
例词
社稷
春社
2.
名
指某些团体、机构或服务性单位等。
例词
报社
结社
诗社
旅社
例句
我给报
社
寄了两篇自己写的文章,但都被退回来了。
出于安全考虑,他决定跟随旅行
社
一同旅游。
3.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古代谓土地神。
1
亦指祭祀时为土地神设立的木制牌位。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
为
社。
注
《国语·鲁语上》
哀公
问
社
于
宰我,宰我
对
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注
《论语·八佾》
2.
社坛。古代封土为社,各栽种其土所宜之树,以为祀社神之所在。
1
引申谓社稷,国家。
伐鼓
于
社。
《左传·昭公十七年》
社者,封也。
注
《公羊传·哀公四年》
呜
呼!小子
闳
注
《汉书·齐怀王刘闳传》
封狼
当
道狐
凭
社,竟
卖
中原起沸波。
康有为
·
《读史记刺客传》诗
3.
谓祭土地神。
1
引申为祀社神的节日,即社日。后亦沿用为时令名。一年有两社日,即春社、秋社。
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书·召诰》
〔仲春之月〕
择
元日,命民社。
注
《礼记·月令》
迎社促燕心,助
风劳
雁翼。
注
唐
·
鲍溶
·
《白露》诗
社
后
清明前,燕
与
人
归来
。
注
宋
·
梅尧臣
·
《送韩子华归许昌》诗
4.
古代地区单位之一。
1
方六里为社。
方六里,名之曰社。
《管子·乘马》
社之名起
于
古之
国
社、里社,故古人以
乡为
社……《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是也。
清
·
顾炎武
·
《日知录·社》
2
二十五家为社。
景公禄晏子以平
阴与稿
邑,反市者十一社。
注
《晏子春秋·杂下十六》
3
元代五十家为社。
县
邑所
属
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
择
高年
晓
事者一人
为
之
长
。
《元史·食货志一》
5.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头目处理社内外事务,较大事件须征得老人们和多数社员同意。参阅《清史稿·世宗纪》。
6.
集体性组织;团体。
1
又如:诗社;棋社;报社;合作社;集会结社等。
既而
谨
律息心之士,
绝尘
清信之
宾
,不期而至者……
结
社念佛,世
号
十八
贤
。
晋
·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
飞
先
来结约
太行山忠
义
保社,密
为
内
应
。
宋
·
岳飞
·
《梁兴渡河状》
沿
边
弓箭社
与
寇
为邻
。
《宋史·苏轼传》
7.
古代江淮方言呼母为社。
东
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
见
之,
归谓
其母曰:“社何
爱
速死,吾必悲哭社。”
注
《淮南子·说山》
8.
姓。元有社佑。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社”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土”
全部
吐
杜
牡
肚
灶
钍
扗
汢
二字词
社会
社交
社保
社戏
社火
社区
三字词
供销社
社会人
合作社
旅行社
信用社
社会学
四字词
城狐社鼠
社情民意
匡扶社稷
社稷之臣
社鼠城狐
鼠凭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