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常用释义
1.
用在定语后,表示修饰关系。
  • 例句
    从这里可以看到山上秀丽景色。
2.
用在定语后,表示领属关系。
  • 例句
    哥哥正在打篮球,他刚刚完成了上篮。
3.
用在词或词组后,构成“的”字短语,表示所指的人或物。
4.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常跟“”呼应。
详细释义
1.
构成“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
是一有血性的子。
·钱愐·《钱氏私志》
酋大怒,傅察而之。察乃傅俞的从孙也。
《宣和遗事》后集
清秀的容比得潘安、宋玉丑恶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流煞草的西施。
·刘致·《水仙操》曲
金色的阳光,撒遍了田野,一些割了稻的田野。
丁玲·《母亲》一
2.
构成“的”字词组代替名词。
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没倒,元宵。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
比如一,那趋财的多只向一去。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这几衣服和些旧家伙,了,了。
《儒林外史》第一回
一位掌柜的,按照老规矩,月间并没有好多的报酬。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
3.
构成“的”字词组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用同“”。
平生踪迹无定着,如蓬。鸿哑哑飞过重。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亮〕知道了悔道:“我只向晦庵说得他,不道真的大弄起。”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赵雄礼貌的和剑平握手,客气一番。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
4.
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用同“”。
去那小二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
《水浒传》第三回
么几日不,就瘦的这样了。
《红楼梦》第十一回
在五月麦黄的日子,冀中平原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枝落叶,道沟里鲜血滴滴。
孙犁·《白洋淀纪事·小胜儿》
5.
用于表示可能。用同“”。
海末知及,蕃青不的
·王禹·《盐池》诗
6.
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职务、身分的名词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分。
如:排《白毛女》,小王的喜儿,我的大春;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
7.
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
如:别开小李的玩笑;别生我的气。
8.
用于某些句子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已发生的动作的主语、宾语、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老赵发的言,我没发言。
出的洞房,湿浸浸露
·金銮·《那令·朱企斋园亭赏大红牡丹》套曲
9.
用于句首某些词组后,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等。
如:大白天的,还怕找不到路?走啊走的,天色可就黑了下来啦。
10.
用在并列的词语后,表示“等等”、“之类”。犹言“什么的”。
如:破铜烂铁的,他拣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的,热情极了。
11.
口语中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表示相加或相乘。
如:一块两毛五的八毛二,两块零七;六平方米的三米,合十八立方米。
12.
用在陈述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如:他要走的;我骑车去的。
此寺是天皇后造的,后来,又是崔相重修的。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位姊妹,天下的名,是全球万国没有一人肯受的。
秋瑾·《敬告姊妹们》
13.
用在动词后面,犹今言“”。
你在茶坊坐的,我那傻厮去,早晚敢待也。
·《冤家债主》第二折
女使锦儿慌慌急急,,在叫道:“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中和人合口。”
《水浒传》第七回
14.
用在动词后面,犹今言“”。
千孩你十日假限,到我私宅中,取的铺盖来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
15.
戏曲语句中的衬词。参见“的那”、“的這”。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的”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勺”
全部
礿
二字词
  • 有的
  • 忽的
  • 扑的
  • 小的
  • 是的
  • 别的
三字词
  • 家里的
  • 当家的
  • 说话的
  • 有的是
  • 什么的
  • 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