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 例词
    悔之晚矣
    由来久矣
  • 例句
    先生此言差,我觉得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由来久
    他之前在冲动下做出了错误决定,现在悔之晚
2.
表示感叹语气。
详细释义
1.
语气助词。
表已然之事,与“了”相当。
回者好,不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论语·雍也》
秦王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朕立鼓,设谤木,兹三年矣。
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
表将然之事,与“了”相当。
孔子曰:“,吾仕矣。”
《论语·阳货》
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
《史记·孟尝君列传》
表肯定或判断。与“也”相当。
曰未,吾必矣。
《论语·学而》
吴楚反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孟,喜曰:“吴楚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已矣。”
《史记·游侠列传》
表命令。
豹曰:“廷掾起矣,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矣!”
《史记·滑稽列传》
我,汝可疾去矣。
《商君列传》
表停顿,以起下文。犹“”。
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周南·汉广》
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也。
《吕氏春秋·有度》
表限制,犹“”。
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则连有赴海而死矣。
《战国策·赵策三》
表感叹,犹“”。
甚矣,吾衰也!
《论语·述而》
三代邈矣!存。
《史记·封禅书》
下塞上,邦其矣。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与句中疑问词相呼应表疑问,犹“”。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诗·王风·中谷有蓷》
危而不持,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
财货耗于内,征役于下,内耗下,何以矣?
·苏舜钦·《火疏》
2.
代词。与“之”字相当。
心乎矣,遐不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诗·小雅·隰桑》
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身行之,而不知其道者,也。
《孟子·尽心上》
取侍御之,以令至焉;取役之,以令召矣。
·贾谊·《新书·官人》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已矣
  • 某矣
三字词
  • 笑矣乎
  • 傍矣川
四字词
  • 廉颇老矣
  • 是谓过矣
  • 垂垂老矣
  • 悔之晚矣
  • 能事毕矣
  • 大事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