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形状;样子。
  • 例词
    奇形怪状
    地形
    圆形
  • 例句
    这里地复杂多样,让人不敢轻易行进。
2.
形体;实体。
  • 例词
    形影不离
    形态
    无形
  • 例句
    他们两人感情深厚,总是影不离。
3.
显露;表现。
  • 例词
    喜形于色
4.
对照;比较。
  • 例词
    相形见绌
5.
姓。
详细释义
1.
形象;面貌。
厥象,俾以形旁求天下。
《书·说命上》
故相形不如心,心不如择术
《荀子·非相》
及幸功封武安郡王,功臣,其形御
·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令有司官兵,肖形掩捕。
·陶宗仪·《辍耕录·盗有道》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2.
形体;身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矣。
《易·辞上》
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韩非子·扬权》
阴风浪排空。日星曜,山岳形。
·范仲淹·《岳阳楼记》
形之物,必假有形之物以之。
·朱鹤龄·《与杨令若论大学补传书》
3.
形状。
日明既以倚喻,之形也。
·王充·《论衡·说日》
规体,其也自;方者矩形,其也自安。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戴了一顶鸭舌帽,松大得遮去了他长方形脸的三分之一。
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第一章
4.
参见“形貌”。情况;样子。
不能者之形何以
《孟子·梁惠王上》
同甘共苦多和,哪有今朝等形。
《天雨花》第二九回
王老师,你们学堂里听见消息没有?——仗打得一个什么形了?
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
5.
趋势;形势。
者之民也,若决积千仞之者,形也。
《孙子·形》
秦不合,天下无变,伐之形成矣。
《史记·苏秦列传》
恶兴灭之形,用兵乘,亦足以垂之将来,昭明戒。
《魏书·崔光传》
士有必死之则敌有必之形矣。
·冯梦龙·《智囊补·兵部·高仁厚》
6.
指战争中阵势、布局。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不足之
《孙子·虚实》
者,人;形者,人之功;众见者,人之伏;器者,人
《淮南子·兵略》
7.
前兆;朕兆。
贤于众愚之中,于无形之世。
《后汉书·黄琼传》
兵甚致,殍,皆不安易之形也。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
8.
形成;产生。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楚辞·天问》
是故明主外料其弱,内度其士卒不肖,不待两军,而胜败存亡之固已形胸中。
《史记·苏秦列传》
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物生矣。
《淮南子·原道》
若对于这个韵脚,中心并不感到亲切有味,则对于此歌本身便形隔膜而减少了流传的能力。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
9.
流露;显示。
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公羊传·桓公二年》
茅土之,在我俊兄。惟我俊兄,是是形。
《汉书·韦玄成传》
虽无德教加百姓,庶几广爱四海。
唐玄宗·《孝经序》
其死,哀痛弥极,但不敢形诸颜颊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凡心有所感,就可形之于文。
曹靖华·《谈散文》
10.
形容;修饰。
又子《羽》,鞭宓妃以屈原;衡《羽》,困玄冥朔野。彼洛神,既非罔;惟此水,亦非魑魅: 而虚用形,不其乎!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11.
比较;对照。
短相形,高下相
《老子》
故前相形,劣舛
南朝 陈·姚最·《续画品序》
利害相形,不得不察。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但以形吴,其褒,可良工心苦矣。
·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12.
通“”。刑罚。
之,之,形是
《荀子·成相》
人以有年,简于厥形,不,是谓严威。
·柳宗元·《贞符》
13.
通“”。瓦制食器,用以盛羹。
土塯,啜土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形”字左部件相同,均为“开”
全部
二字词
  • 形状
  • 无形
  • 外形
  • 隐形
  • 形式
  • 变形
三字词
  • 正方形
  • 形声字
  • 条形码
  • 形而上
  • 长方形
  • 形容词
四字词
  • 如影随形
  • 相形见绌
  • 自惭形秽
  • 形格势禁
  • 形单影只
  • 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