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在战场上活捉;俘获。
2.
打仗时活捉的敌人。
3.
对敌方的蔑称。
4.
古代对北部少数民族的蔑称。
  • 例词
    胡虏
详细释义
1.
俘获。
受甲二十君攻之,其人民,其牛
《庄子·则阳》
固可也。
《汉书·周勃传》
男女二十余万口,一逃入海。
《晋书·孙恩传》
2.
掠夺。
珠柙,珍宝见
·张载·《七哀诗》之一
别命道,使进无,退
《陈书·韦载传》
复有冀获微资,引盗入室,巨资既虏,还焚其家,是诚我汉族之大敌也。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3.
战俘;降服者。
敦淮𣸣,仍执丑虏
《诗·大雅·常武》
者操右袂。
《礼记·曲礼上》
辽将军出塞千二百里,至蒲候水,首捕七百余级卤获马牛羊万余
《汉书·匈奴传上》
大夫匈奴,前月西出。甲兵未得,降虏来
·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
4.
奴隶;仆役。
𠐥然若身之,而不敢有他志。
《荀子·儒效》
伊尹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
《韩非子·说难》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也,使其士,使其民。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凡殖货财产其能施也,否钱虏耳。
《后汉书·马援传》
5.
指敌人;叛逆。
羽大怒,伏弩射中王。胸,乃足曰:“中吾指!”
《汉书·高帝纪上》
青溪之,猛自旦暮,与虏短兵接,杀伤
《陈书·樊猛传》
自言畏不敢犯,射麋捕鹿行酒。
·刘克庄·《军中乐》诗
顾谓沁王沙津曰:“皇至是?”
《清史稿·圣祖纪二》
6.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参见“虜父”。
虏还走上山,陵追之。
·荀悦·《汉纪·武帝纪五》
至北庭,欲令拜,屈。
《后汉书·郑众传》
西戎之首,北之渠。
·韩愈·《请上尊号表》
以前世累为将相,未者。
·孔平仲·《续世说·方正》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俘虏
  • 鞑虏
  • 降虏
  • 人虏
  • 北虏
  • 粗虏
三字词
  • 征虏亭
  • 索头虏
  • 守钱虏
  • 首虏率
  • 守财虏
  • 亡国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