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面食煮熟后黏在一块。
2.
成块或成堆的东西。
  • 例词
    盐坨
3.
地名用字。
详细释义
1.
堆;团。
密匝匝那一坨,剌剌这几窝。我这里对着晴,倚着青山,湛着清波。
·贯云石·《粉蝶儿》套曲
他把怀解开,肠子已经流出来,像小茶碗那么一坨,垂在裤腰上。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
敌人沿着大道,以常备行军队列,一坨坨、一队队,拥拥挤挤地向西南方向走去。
郭天民·《从乌江到泸沽》
2.
指海中沙洲。
海中沙洲,俗呼坨,亦有周广至百里者,或荒或并无赋借
·吴嘉宾·《海疆善后疏》
3.
面食煮熟后黏结成一块。
老宋一锅煮五六十号人的面条,不夹生,不糊锅;捞出面条,再切十五斤黄瓜的菜码儿,面条都不见“坨”。
铁凝·《逃跑》
煮熟的面条吸水膨胀,变身为黏糊糊的面疙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重庆人说“融”了,胶东人和东北人说“坨”了。
《济南时报》2011.12.13
4.
地名用字。如: 王庆坨,在河北省;黄沙坨,在辽宁省。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坨”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它”
全部
𬶍
二字词
  • 冰坨
  • 坨子
  • 坨商
  • 一坨
  • 盐坨
三字词
  • 盐坨子
  • 窝坨儿
  • 这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