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一种像琴的弦乐器。流传下来的有两种,一种有16根弦,另一种有25根弦。
2.
详见[瑟瑟]。
模拟秋风等很轻细的声音。
  • 例词
    秋风瑟瑟
形容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 例词
    瑟瑟发抖
  • 例句
    他只穿了一件单衣,在寒风中被冻得发抖。
详细释义
1.
拨弦乐器。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或笙合奏。形似古琴,但无徽位,有五十弦、二十五弦、十五弦等种,今瑟有二十五弦、十六弦二种。每弦有一柱。上下移动,以定声音。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诗·唐风·山有枢》
瓠芭瑟,(淫)师旷鼓琴,六仰秣。
·王充·《论衡·感虚》
〔辰人〕喜舞,善瑟,瑟形似筑。
《晋书·四夷传·辰韩》
瑟,不亦谬欤
·刘知·《史通·断限》
这场是非,可都是曾子瑟鼓出的。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2.
指鼓瑟所发出的乐音。
君子以志,以琴瑟心。
《荀子·乐论》
敞西清,楚瑟鸿
·孟郊·《春日送邹儒立少府赴云阳》诗
不以目以耳心三日天瑟。
·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3.
众多貌。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诗·大雅·旱麓》
4.
洁净鲜明貌。
瑟彼玉,黄流在中。
《诗·大雅·旱麓》
瑟彼瑶爵,亚维上公。
·张说·《享太庙乐章·凯安》之一
鱼鸟沈浮,水木明瑟。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
5.
庄严貌;严密貌。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诗·卫风·淇奥》
“瑟兮僴兮者”,恂也。
《礼记·大学》
黄子(黄遵)文而思,通以瑟,周大地,略佐使,求百午旁魄。
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
6.
象声词。参见“瑟瑟”、“瑟汩”。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瑟”字上部件相同,均为“玨”
全部
与“瑟”字下部件相同,均为“必”
全部
二字词
  • 琴瑟
  • 鼓瑟
  • 萧瑟
  • 瑟缩
  • 锦瑟
  • 雅瑟
三字词
  • 毛瑟枪
  • 瑟瑟尘
  • 冷瑟瑟
  • 醉瑶瑟
  • 瑟瑟幕
  • 齐瑟行
四字词
  • 胶柱鼓瑟
  • 琴瑟和鸣
  • 瑟瑟发抖
  • 锦瑟年华
  • 秋风萧瑟
  • 琴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