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笨;不灵巧。
  • 反义
  • 例词
    勤能补拙
    笨拙
    拙劣
    手拙
  • 例句
    小丑在台上笨的表演让观众们忍俊不禁。
2.
谦词,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 例词
    拙见
    拙著
    拙作
    拙荆
  • 例句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见。
详细释义
1.
笨拙;迟钝。
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
《老子》
祭加舜、禹之墓,田施人民之家,天之报佑圣人,何其拙也,且益哉!
·王充·《论衡·书虚》
作而受嗤,言口而理者,拙人也。
·葛洪·《抱朴子·行品》
知事君以道,无惮杀身;慕官而行,不求利己。人以拙,臣行不疑。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迂而不拙而不巧。
·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
自己的口才拙,是不必讳言的。
巴金·《鬼》
2.
自谦之辞。
微物虽轻,拙手所作。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安东平》
正是拙女,止有三口。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区区拙技,此良琴。
·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
拙号余敬唐,就是本村人。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3.
粗劣。
有巧目利手,不如拙矩之正方圜也。
《管子·法法》
或孕,庸事或萌新意。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黄金即侈,白石又太拙。
·陆龟蒙·《酒尊》诗
诗虽云拙,心平声韵和。
·苏轼·《出都来陈》诗之八
拙文附上,真是“拙”极。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4.
困穷;倒霉。
天下,若地出,徒而不屈,日不拙。
·《十阵》
思桃源内,益身世拙。
·杜甫·《北征》诗
身世拙,客情。
·马臻·《旅夜》诗
客况逢余拙,交情到汝真。
·孙枝蔚·《同邓孝威饮钱山铭文斋中》诗
中了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儒林外史》第三回
5.
犹言不善于。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逍遥游》
故善附者旨如肝,拙者同音如胡越。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工于人而拙于己。
·王若虚·《论语辨惑三》
吾拙于贸易,致丢主人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他的拙于交际与四周的仇人也决肯容他成功,终要把他的事情破坏的。
成仿吾·《牧夫》
6.
质朴自然。
拙,不依巧曰拙。
··《述书赋下》
必以巧,以拙成……至拙,则浑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
柏梁七言歌行创体,要以拙,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
作五言古,拙毋巧,宁朴生毋熟。
·施补华·《岘佣说诗》
7.
屈。
拙,屈也。
《释名·释言语》
卷曲。
敝裕、新布六尺,中拙,柄丈,十步一,必以大绳为箭。
《墨子·备城门》
屈辱;屈抑。
省其不智而拙之。
《韩非子·说难》
楚之铁剑利而倡拙。夫铁剑士卒勇,倡虑远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至尊思虑远,不拙倡
·王安石·《上巳闻苑中乐声》诗
8.
通“”。外出;逃走。
之治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罢无所生。是以三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商君书·画策》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拙”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出”
全部
二字词
  • 拙见
  • 拙行
  • 笨拙
  • 拙劣
  • 粗拙
  • 守拙
三字词
  • 拙政园
  • 寻拙志
  • 鸠计拙
  • 拙骨羊
四字词
  • 弄巧成拙
  • 勤能补拙
  • 大巧若拙
  • 笨嘴拙舌
  • 以勤补拙
  • 心劳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