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
躬
常用释义
1.
名
身体;自身。
例词
鞠躬
反躬自问
2.
副
亲自。
例词
躬逢其盛
事必躬亲
3.
动
身体向前弯曲。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身;身体。
1
引申指生命。
六三,勿用取女,
见
金夫,不有躬。
注
《易·蒙》
心
烦于虑
而身
亲
其
劳
,躬胝
无
胈,
肤
不生毛。
注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袪蔽
于
目,
释负于
躬。
唐
·
韩愈
·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叹
息此危
躬
,不若薤上露。
清
·
周亮工
·
《庚子重九杂感》诗
见
南郢之流
风
兮,
殒
余躬
于
沅湘。
汉
·
刘向
·
《九叹·远游》
如何奄忽,永
丧
其躬!
唐
·
韩愈
·
《祭石君文》
董氏者,其
圣
足以
干
百王之
蛊
,
于丧
躬亡嗣,
谓
之不孝之
旒
,其表曰
绝
祀。
章炳麟
·
《訄书·原教下》
2.
自身;自己。
我躬不
阅
,遑恤我
后
。
注
《诗·邶风·谷风》
好
恶无节于
内,知
诱于
外,不能反躬,天理
灭
矣。
注
《礼记·乐记》
虽
所趣不同,然皆
笃于
大
义
,不私其躬也如此。
宋
·
苏轼
·
《屈到尝芰论》
渊圣
皇帝以星
变责躬
。
宋
·
庄绰
·
《鸡肋编》卷下
3.
亲自;亲身。
弗躬弗
亲
,庶民弗信。
注
《诗·小雅·节南山》
宗子
无
父母命之,
亲
皆没,己躬命之。
注
《仪礼·士昏礼》
〔
汉灵
帝〕
躬
擐甲介
马
,
称无
上
将军
。
章炳麟
·
《訄书·冥契》
还未开手,而躬逢战争,在炮声和流言当中,很不宁帖,没有执笔的心思。
鲁迅
·
《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
4.
本身具有。
圣
人既躬明
哲
之性,必通天地之心。
注
《汉书·刑法志》
躬
闳
廓之材,
体纯
一之德。
宋
·
曾巩
·
《韩琦制》
榆林杜君
韬
武,以武爵
贵
介公子,躬上
将
之姿,而好左徒之
业
。
明
·
汤显祖
·
《骚苑笙簧序》
5.
将身腰弯下。
1
亦指鞠躬行礼。
桓公
变
躬
迁
席,拱手而
问
曰:“敢
问
何
谓
其本?”
《管子·霸形》
〔八戒〕把腰一躬,就
长
了有八九丈
长
。
《西游记》第二九回
还有几个穿白衣的人躬着身子在瓦砾堆上找东西。
巴金
·
《军长的心》二
他
们
通
统齐
打一躬,才把
个钦
差
阅
兵大臣送出
辕门
。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
温敦(一躬到地)恭送天子国舅。
曹禺
·
《王昭君》第三幕
6.
箭靶的上下幅。
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
为
侯中;倍中以
为
躬;倍躬以
为
左右舌。
注
《仪礼·乡射礼》
侯之制,以布
为
之……有侯中,有躬,有左右舌。
清
·
夏
焮
·
《学礼管释·释射侯》
7.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
梁
则
高祖叔
达
,恢弘厥
躬
,泯
规
矩,合童蒙。
《法书要录》卷五引唐窦
暨
《述书赋》上
8.
通“
窮
”。
1
穷尽。
皆
识
秦〔之欲
无
〕躬(
穷
)也,非
尽
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必不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
2
穷迫;贫穷。
潞子之
为
善也躬,足以亡
尔
。
注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躬
为
匹夫而不
愿
富,
贵为诸
侯而
无财
。
注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
9.
通“
肱
”。
歌
终
,
顾
而流涕,
张
躬而舞。
注
《晏子春秋·谏下六》
10.
通“
𧘏
”。衣服的中间部分。
献
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
为长
躬而下甚短,女子好
为长
裙而上甚短。
《后汉书·五行志一》
𧘏,裑也
注
《广雅·释器》
11.
通“
恭
”。
《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注
《礼记·缁衣》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鞠躬
圣躬
躬敛
治躬
躬耕
躬自
三字词
三鞠躬
曲躬躬
四字词
鞠躬尽瘁
卑躬屈膝
反躬自省
事必躬亲
打躬作揖
反躬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