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奇异的;不常见的。
  • 例词
    古怪
2.
奇异的事物或人。
  • 例词
    作怪
3.
感到惊奇。
  • 例词
    大惊小怪
  • 例句
    就是一只小老鼠,你别这么大惊小的。
4.
〈口〉非常;很。
  • 例句
    这件在小店里买的花衬衫还好看的呢。
5.
埋怨;责备。
  • 例词
    怪罪
    责怪
详细释义
1.
奇异;罕见。
三百八十里曰翼之山。其中多怪,水多怪
《山海经·南山经》
而世之奇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明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从平地上冒出来,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
王愿坚·《七根火柴》
2.
奇异的事物。
子不怪、力、、神。
《论语·述而》
木石之,曰夔、魍魉,水之,曰、罔象;土之,曰𫅗羊。
《国语·鲁语下》
汉献帝建安中,郡民家有怪。器自,訇訇作,若有人案在前,忽然便失。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碎不堪
·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
3.
惊异;觉得奇怪。
夫星之,木之,是天地之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天论》
天地为图书仓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鬼神合,何非何,而致雨粟、神(鬼)哭之怪(哉)?
·王充·《论衡·感虚》
妻孥怪我在,
·杜甫·《羌村》诗之一
喜再拜,即濙入舟,至其舍,与数去。自是数数来易,濙怪其所借书问之,悉记忆无忘者。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黄叔扬传》
4.
怪不得;难怪。
〔宋仁宗〕又:“卿是那梁家?”曰:“先臣祖,先臣父固,俱中甲科,臣不肖,于张唐卿及第。”上曰:“怪卿面貌酷肖梁固。”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
5.
责怪;埋怨。
引申为讨厌。
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舜,矣哉!
《荀子·正论》
莫怪临风倍惆,欲将书剑学从军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
止望回家自在,料爹娘也怪吾。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周氏瞪了淑华一眼,有点怪淑华多嘴。
巴金·《秋》三
同甫怪道却与朱晦庵相好。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笙歌声韵,惟贪针指工夫。
·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
6.
很;非常。
呀!相公身上怎怪香的?
·单本·《蕉帕记·倩媒》
北向一家,扇扉,内一女郎,怪似阿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
宝钗笑道:“!怪的,甚没看!我不去。”
《红楼梦》第二九回
大概有十一点多了,祥子看见了人和厂那盏极明而怪孤单的灯。
老舍·《骆驼祥子》六
7.
姓。上古炎帝臣有怪义。见《春秋元命苞》。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怪”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圣”
全部
二字词
  • 见怪
  • 妖怪
  • 怪异
  • 责怪
  • 奇怪
  • 古怪
三字词
  • 怪不着
  • 怪不到
  • 怪不得
  • 无怪乎
  • 嗤怪子
  • 怪嗔道
四字词
  • 阴阳怪气
  • 光怪陆离
  • 见怪不怪
  • 稀奇古怪
  • 奇形怪状
  • 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