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至
常用释义
1.
动
到。
例词
宾至如归
自始至终
至今
例句
他自始
至
终都在为别人考虑。
2.
形
达到极点的;最好的。
例词
至理名言
仁至义尽
如获至宝
至交
3.
副
最;极。
例词
至高无上
例句
一个班级
至
多不超过五十个人。
4.
名
极点。
例词
冬至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到;达到。
我送舅氏,曰至渭
阳
。
《诗·秦风·渭阳》
道
虽迩
,不行不至。
《荀子·修身》
至春,果病;四月,泄血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近幸臣妾
从
死者,多至
数
十百人。
《汉书·匈奴传上》
2.
来;去。
天休滋至。
《书·君奭》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
也……己弗能有,而以
与
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左传·隐公十一年》
口行相反,而欲
贤
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不亦
难
乎!
《荀子·致士》
昔我
从
元后,整
驾
至南
乡
;
过
彼
丰
沛都,
与
君共
翱
翔。
汉
·
刘桢
·
《赠五官中郎将》诗
先主遣
诸
葛亮自
结于孙权
注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3.
古代卜辞的一种。
以邦事作之八命……六曰至。
注
《周礼·春官·大卜》
4.
施行;通行。
罚
多
则
困,
赏
少
则
乏。乏困
无丑
,教乃不至。
《逸周书·度训》
乐
至
则无
怨,
礼
至
则
不争。
注
《礼记·乐记》
5.
古代以冬至、夏至为二至,亦统称“至”。
凡分、至、
启
、
闭
必
书云
物,
为备
故也。
注
《左传·僖公五年》
伯
赵
氏,司至者也。
注
《左传·昭公十七年》
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
为
一,
谓
之日至……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
为
一,
谓
之日至。
汉
·
董仲舒
·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
6.
大。
至哉坤元,
万
物
资
生。
注
《易·坤》
7.
深。
日,君以
骊
姬
为
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注
《国语·晋语一》
8.
界限。参见“
四至
”。
9.
达到极点。
阳
至而
阴
,
阴
至而
阳
。
注
《国语·越语下》
中庸之
为
德,其至矣乎!
注
《论语·雍也》
臣
闻
物至
则
反,冬夏是也。
注
《史记·春申君列传》
10.
多以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的,最高超的,最正确的,最诚挚的,最微妙的,等等。参见“
至駿
”“
至德
”“
至理
”“
至情
”“
至機
”。
11.
犹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故
见
不
远
者,不可
与
言大;知不博者,不可
与
言至。
《文子·自然》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
释
其要而索之于
详
,未可
与
言至也。
注
《淮南子·本经》
12.
犹至人。
道者,
圣
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
注
《鹖冠子·能天》
13.
准则。
民生而有
习
有常,以
习为
常,以常
为
慎……上
贤
而不
穷
,哀
乐
不淫,民知其至。
《逸周书·常训》
14.
得当;恰当。
不知逆
顺
之理、小大至不至之
变
者也,未可
与
及天下之大理者也。
注
《荀子·正论》
15.
善;善于。
覆之而角至,
谓
之句弓。
注
《周礼·考工记·弓人》
夫至用民者,
杀
之危之,
饥
之渴之。用民者
将
致之此
极
也。
注
《管子·法法》
16.
亲近。
无
父何怙?
无
母何恃?出
则衔
恤,入
则
靡至。
注
《诗·小雅·蓼莪》
昏
礼
:
婿亲
迎,
见于
舅姑,舅姑承子以授
婿
。恐事之
违
也。以此坊民,
妇犹
有不至者。
注
《礼记·坊记》
17.
真挚;诚挚。
1
参见“
淳至
”“
純至
”。
情意
恳
到曰至。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亲
”
18.
周备;周到。
蒸
衎烈祖,以洽百
礼
,百
礼
既至,有壬有林。
注
《诗·小雅·宾之初筵》
侍郎精忠大
节
,感通神明,某又安忍致害邪!特
见备御
未至,恐
后复
有
来
者,故相
报
耳。
宋
·
赵与时
·
《宾退录》卷三
吾之待
佑
者如此其厚也,全
佑
者如此其至也。
宋
·
陈亮
·
《酌古论四·李
诉
》
19.
遍;普遍。
汤
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
《荀子·正论》
20.
充分;充足。
邹阳
之
说
吴梁,喻巧而理至,故
虽
危而
无
咎矣。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论说》
21.
过分。
克
核大至,
则
必有不肖之心
应
之。
注
《庄子·人间世》
22.
众多。
园
囿
污
池沛
泽
多而禽
兽
至。
注
《孟子·滕文公下》
23.
副词。
1
极;最。
罪至重而
罚
至
轻
,庸人不知
恶
矣。
《荀子·正论》
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
强
起
尝
之乎?
汉
·
枚乘
·
《七发》
今臣亡
国贱
俘,至微至陋,
过
蒙拔擢,
宠
命
优
渥,
岂
敢
盘
桓,有所希冀。
晋
·
李密
·
《陈情事表》
我要禁持你至容易,只消得二指
阔纸
提
条
。
元
·
岳伯川
·
《铁拐李》第一折
2
止;仅。
其
顿
首戴羽
为将军断
死
于
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
锧
在
后
,而
却
走不能死也。
注
《韩非子·初见秦》
社至乎
诸
侯。
注
《史记·礼书》
贞观
四
载
,天下康安,
断
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
唐
·
刘𫗧
·
《隋唐嘉话》卷上
3
一定;必。
《春秋》
纪纤
芥之失,反之王道,追古
贵
信,
结
言而已,不至用牲盟而
后
成
约
。
汉
·
董仲舒
·
《春秋繁露·王道》
议
者
贵
其
辞约
而指明,可
于众
人之
听
,不至繁文稠
辞
多言,害有司化俗之
计
。
汉
·
桓宽
·
《盐铁论·水旱》
衡曰:“
顾当
得不耳,何至上
书
?”
《汉书·匡衡传》
4
表示出乎意料。犹竟。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
鸢飞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4.
连词。
1
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甚至;竟至。
每
览
前代外戚
宾
客,假借威
权
,
轻
薄謥
同
,至有
浊乱
奉公,
为
人患苦。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及其
动于
欲,蔽
于
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
则将
戕物圮
类
,
无
所不
为
其甚,至有骨肉相
残
者。
明
·
王守仁
·
《大学问》
2
表示另提一事。
今有一人,入人
园
圃,
窃
其桃李,
众闻则
非之,上
为
政者得
则罚
之。此何也?以
亏
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
鸡
豚者,其不
义
又甚入人
园
圃
窃
桃李。
《墨子·非攻上》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
克
。
《淮南子·说山》
项
王
见
人恭敬慈
爱
,言
语呕呕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
饮
,至使人有功
当
封爵者,印
园
敝,忍不能予,此所
谓妇
人之仁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3
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犹以至;以至于。
至性
过
人,
与
物
无伤
,唯
饮
酒
过
差耳,至
为礼
法之士所
绳
,疾之如
雠
。
三国 魏
·
嵇康
·
《与山巨源绝交书》
明《史
记
》者,
专
徐
邹
而
废
篆籀;
学
《
汉书
》者,悦
应苏
而略《
苍
》《雅》。不知
书
音是其枝
叶
,小
学
乃其宗系,至
见
服虔、
张
揖音
义则贵
之,得《通俗》《
广
雅》而不屑。
北齐
·
颜之推
·
《颜氏家训·勉学》
25.
通“
志
”。
1
想念;念及。
子曰:“三年
学
,不至
于谷
,不易得也。”
注
《论语·泰伯》
2
意志;心意。
行法至
坚
,不以私欲
乱
所
闻
,如是
则
可
谓劲
士矣。
注
《荀子·儒效》
故
愿
大王
无
忽,察
听
其至。
注
汉
·
邹阳
·
《上书吴王》
26.
通“
制
”。制度。
夫是之
谓视
形
艺
而制械用,
称远
近而等
贡献
。是王者之至也。
注
《荀子·正论》
27.
通“
致
”。
1
给予;加给。
昔者夏王桀
贵为
天子,富有天下,上
诟
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
万
民……故
于
此乎天乃使
汤
至明
罚
焉。
注
《墨子·明鬼下》
2
表达。参见“
至敬
”。
3
得到;求得。
不知要故,
则
所染不
当
;所染不
当
,理奚由至?
注
《吕氏春秋·当染》
夫白圭之
废
著,子
贡
之三至千金,
岂
必
赖
之民哉!
汉
·
桓宽
·
《盐铁论·贫富》
4
致使;引起。
闵
公矜此
妇
人,妒其言,
顾
曰:“此
虏
也。
尔虏
,焉故
鲁
侯之美
恶
乎!”至
万
怒,搏
闵
公,
绝
其脰。
注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28.
通“
質
”。
1
一说通“
實
”。实质;真实。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
为
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注
《庄子·天道》
大王
览
其
说
而不察其至
实
。
注
《战国策·齐策一》
2
谓充当人质。
赵
得
讲于
魏,至公子延,因犀首
属
行而攻
赵
。
注
《战国策·燕策二》
至公子延。
注
《史记·苏秦列传》
29.
通“
窒
”。阻塞。
实
故有所至,而理失其量。
注
《韩非子·制分》
30.
中医术语。指脉搏跳动。
1
亦用为表示脉搏次数的量词。
2
亦指脉搏增多的现象。
人一呼
脉
四
动
以上曰死。
脉绝
不至曰死。
《素问·平人气象论》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
为
死
脉
也。
《难经·十四难》
脉
有
损
至,何
谓
也?
注
《难经·第十四难》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夏至
冬至
乃至
至今
甚至
至少
三字词
冬至点
何至于
夏至点
以至于
不至于
甚至于
四字词
纷至沓来
仁至义尽
实至名归
无微不至
接踵而至
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