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ng
qìng
qíng
qīng
常用释义
1.
提出要求(希望实现);请求。
  • 例词
    请假
    请教
    敬请
    申请
  • 例句
    他成绩优秀,每学期都会向学校申奖学金。
2.
邀请;聘请。
  • 例词
    请客
    请柬
    请帖
    宴请
  • 例句
    他邀了很多亲朋好友来参加这场聚会。
3.
敬词,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 例词
    请进
4.
迷信指买香烛、纸马、佛龛等。
5.
姓。
详细释义
1.
谒见;拜谒。
之外多交侯者,常之。
《墨子·号令》
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侯。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皇后自知罪深大,朝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2.
请求;要求。
〔武姜〕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
《左传·隐公元年》
昆明池者,孝武所穿,有蒲利,京师赖之。中宗朝,安公主焉。帝曰:“前代已,不以人。”
·刘𫗧·《隋唐嘉话》卷下
3.
祷祝。参见“請病”。
4.
询问。
起,免席而曰:“夫武之戒之已久,命矣,敢问迟而又久,何也?”
《礼记·乐记》
少而广问而探幽索微,老而愈勤,而益信,其既明矣。
··《草庐先生墓志铭》
艾敢请妙策,恭听号令。
《渡阴平》第二场
5.
问候。
平〕常燕居深念。生往,直入坐,而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某不肖,私多故,又奔走事,不得继请左右。
·王安石·《与王禹玉书》之一
会面了,除了请一声“李先生”之外,他说不出一句话。
废名·《讲究的信封》
6.
告诉。
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
《仪礼·乡射礼》
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曰:“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也。”
《晏子春秋·谏上二》
旦造寺,具以所梦请爱公。公乃为开殿,果此像在殿之,如,遂得像
南朝 齐·王琰·《〈冥祥记〉自序》
7.
召;延请。
是公子朱亥。
《史记·魏公子列传》
夫人我别无话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话说向知府听见摘印官,忙刑名、钱谷相公都到跟前。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父亲为了使我的国文进步,请了街上一位潦倒秀才,教我古文。
孙犁·《澹定集·〈善室纪年〉摘抄》
8.
宴请。
顾荣在洛尝应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己施焉。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李募事却见许他,到了一,道:“今日做甚坏钞?”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9.
敬辞。其具体意义随文而异。
表示自己愿意做某件事而请求对方允许。
颜渊曰:“回不敏,事斯矣。”
《论语·颜渊》
韦虽贫以千金子西游,事安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
《史记·吕不韦列传》
希望对方做某事。
[正旦云]二位姐姐坐。
·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
正是聊的很,得正好。入小,彼此俱可消此永
《红楼梦》第一回
那么,请做诗罢,再会!
茅盾·《子夜》六
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或使语气委婉。
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大圈椅,放在前,姐坐下放大哭。
《红楼梦》第十四回
包公一时动怒,了大刑,用棍套了腿,问时仍然不招。
《三侠五义》第五回
快走吧!我不知道什么小崔、小孙,也不管他们的事!请吧,我忙得很!
老舍·《四世同堂》四九
特指买佛龛神像、佛道经典、礼神用品等。
至四月八日,每像。像之日,辄举家感焉。
《宋书·隐逸传·沈道虔》
请几经来,焚香持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间观主,昨自西京购请道藏回
··《长生殿·私祭》
刘老头子马上教祥子去请一堂苹果。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
向尊者报告情况或提出某种建议,然后请求指示。
相初除都督中外事,诣参时为学士,制,曰:“是故事,然若兼中外,则虽陛下禁三衙皆之,恐太重,非防微杜之意。”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请”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青”
全部
二字词
  • 请求
  • 约请
  • 请示
  • 请教
  • 请罪
  • 聘请
三字词
  • 请假条
  • 申请书
  • 邀请赛
  • 奉朝请
  • 邀请信
  • 请长缨
四字词
  • 负荆请罪
  • 不情之请
  • 请君入瓮
  • 为民请命
  • 另请高明
  • 请人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