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
蔽
bì
piē
常用释义
1.
动
覆盖;遮挡。
例词
浮云蔽日
掩蔽
隐蔽
遮蔽
例句
他隐
蔽
在角落里,很难被外人发现。
2.
动
概括。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见“
蔽芾
”。
2.
覆盖;遮挡。
女子出
门
,必
拥
蔽其面。
《礼记·内则》
湿
堂不
洒尘
,卑屋不蔽
风
。
汉
·
王充
·
《论衡·累害》
重
云
蔽白日,
闲
雨
纷
微微。
晋
·
陶潜
·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藏棺蔽帷,欲
见无缘
。
唐
·
韩愈
·
《祭薛助教文》
3.
庇护。
齐
氏用戈
击
公孟,宗
鲁
以背蔽之。
《左传·昭公二十年》
项庄
拔
剑
起舞,
项
伯亦拔
剑
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
不得
击
。
《史记·项羽本纪》
太祖
陈桥时
,太后方
饭
僧
于
寺,
惧
不
测
,寺主僧誓以身蔽。
宋
·
陶
谷
·
《清异录·释族》
严
公看了,恐怕
伤坏
了他……
将
身蔽了孩
儿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4.
掩饰。
交
众与
多,外内朋
党
,
虽
有大
过
,其蔽多矣。
《韩非子·有度》
后
世君
暗
臣
骄
,上蒙下蔽,遂成天地不交之否。
明
·
《〈梼杌闲评〉总论》
进步的评论家则说人生是战斗,自杀是逃兵,虽死也不足以蔽其罪。
鲁迅
·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
5.
隐覆;埋没。
尔
有善,朕弗敢蔽。
《书·汤诰》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
恶
。
《韩非子·内储说上》
以致
贤为
首
务
,得士
为
重
宝
,
举
之者受上
赏
,蔽之者
为窃
位。
晋
·
葛洪
·
《抱朴子·钦士》
髦士,非科
举
所
谓
士也,
誉
之所不加,
蒸
之所不及,科
举
蔽之也。
宋
·
叶
适
·
《李仲举墓志铭》
6.
蒙蔽;壅蔽。
以
诬
道蔽
诸
侯,罪莫大焉。
注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大臣比周,蔽上
为
一,
阴
相善而
阳
相
恶
以示
无
私,相
为
耳目以候主隙。
《韩非子·备内》
仲任蔽其源,子
长阐
其惑。
南朝 梁
·
刘孝标
·
《辩命论》
7.
昏聩;不明是非。
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管子·桓公问》
聪
明先而不蔽,法令察而不苛。
注
《淮南子·主术训》
如何蔽
于
斯,
独
有
见于
彼。
宋
·
王安石
·
《读墨》诗
8.
弊端;病患。
好仁不好
学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
学
,其蔽也
荡
。
《论语·阳货》
9.
隐蔽;躲藏。
欲以泥水自蔽,
绝宾
客往
来
之望。
三国 魏
·
曹操
·
《让县自明本志令》
蔽林
间窥
之。
唐
·
柳宗元
·
《三戒·黔之驴》
10.
涵盖;概括。
《
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
无
邪。
注
《论语·为政》
秦
汉
之典,殆可以一言蔽矣。
晋
·
陆机
·
《五等论》
故臣
论
公之德,至
于
感人心,
动
天地,巍巍如此,而蔽之以二言,曰
诚
曰一。
宋
·
苏轼
·
《司马温公神道碑》
先生
风节
之高,具
见于诸
家志
传
,不待予之文而著,而予得一言以蔽之者,以
为
昔人
处
此,
虽
陶公尚
应
拜先生之下
风
,非
过
也。
清
·
全祖望
·
《涧上徐先生枋祠堂记》
11.
屏障;障碍。
1
亦指防护人马等的器物。
叶
在楚
国
,方城外之蔽也。
注
《左传·昭公十八年》
袪蔽于目,
释负
于躬。
唐
·
韩愈
·
《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
余熟番聚居山下者二十
余
家,
犹借当
日民人占
筑
之土
围
以
为
蔽,
诛
茅
为
屋,器具粗
备
。
清
·
邓传安
·
《蠡测汇钞·水沙连纪程》
一
马
,其甲七,其蔽五。
《管子·乘马》
12.
古时车舆前后或左右遮挡风尘的帘子。
王之
丧车
五乘,木
车
蒲蔽。
注
《周礼·春官·巾车》
主人乘
恶车
,白狗幦,蒲蔽。
注
《仪礼·既夕礼》
13.
审断;判决。
1
参见“蔽罪”。
罚
蔽殷彝,用其
义
刑
义杀
。
注
《书·康诰》
14.
耳门。
耳
门
曰蔽,耳
轮
曰郭。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
15.
古博具名。
菎蔽象
棋
,有六簙些。
注
《楚辞·招魂》
簙……吴楚之
间
或
谓
之蔽,或
谓
之箭
里
。
注
《方言》第五
16.
通“
敝
”。破旧;敝陋。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注
《老子》
17.
春秋郑邑名。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见《国语·郑语》。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屏蔽
隐蔽
遮蔽
蒙蔽
荫蔽
掩蔽
三字词
掩蔽部
隐蔽所
四字词
遮天蔽日
衣不蔽体
一言蔽之
蔽聪塞明
浓荫蔽日
浮云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