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意思;意义。
  • 例词
    同义词
    词义
    定义
    含义
    歧义
  • 例句
    他通过详细举例来让同学们理解这个定
2.
公正的、有利于公众的道理。
  • 例词
    义不容辞
    义正词严
    道义
    正义
  • 例句
    他为人正直,坚持正,从不做偷鸡摸狗之事。
3.
符合正义或公益的。
  • 例词
    义举
    义卖
    义演
    义诊
  • 例句
    他通过卖为贫困地区儿童进行捐款。
4.
合乎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联系。
  • 例词
    有情有义
    信义
  • 例句
    他是一个有情有的人,懂得知恩图报。
5.
因拜认而结成亲属的。
  • 例词
    义父
    义兄
    义子
  • 例句
    他的父待他如亲生孩子,时刻关心着他。
6.
人造的(人体某一部分)。
  • 例词
    义齿
    义肢
  • 例句
    他出车祸截肢以后安装了一个肢。
7.
姓。
详细释义
1.
谓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
亦指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
而富且我如浮
《论语·述而》
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
《韩非子·忠孝》
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先人名。”
《汉书·田叔传》
家多事,臣子不得私恩。
《明史·于谦传》
2.
认为合乎正义或道德规范而加以称许。
是襄子大之。
《史记·刺客列传》
公之
··《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
3.
理应。
彖曰:需,也,在前也,健而不陷,其不困矣。
《易·需》
4.
适应;顺应。
此所便其其俗者也。
《墨子·节葬下》
5.
名分。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民而不治,是以人列贵贱,制爵秩,立名,以别君臣上下之也。
《商君书·君臣》
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明,天下不肖莫敢不力竭任,以徇其君矣。
《史记·李斯列传》
6.
善良。亦指善良的行为。
《书·皋陶谟》
者章𤺺
《礼记·缁衣》
立法者将导人以上人争向上而为义抑人以下人争向下流而为恶
康有为·《大同书》丙部
7.
意义;道理。
引申为用意。
故《》有六焉:一曰,二曰,三曰比,四曰,五曰雅,六曰
《诗大序》
《春秋》之,用,用治不肖,不以也。
梁传·昭公四年》
董仲舒表《春秋》之,稽合律,者。
·王充·《论衡·程材》
择当明魁之士,其使之文字,窥笔墨也。
·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
8.
恩义;情谊。
亦指保持恩义、情谊。
荐寝席,盛情深。
·元稹·《莺莺传》
,君地同心,即伉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9.
谓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仓义田义演
10.
名义上的;假的。
如:义父义儿义齿义肢
11.
语首助词,无义。
义尔邦君越多士、尹氏、御事。
《书·大诰》
12.
太平天囯爵名之一。
……六部、、主、佐、内外各省兵知之。
太平天·洪秀全·《改定天历诏》
13.
通“”。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而攻宜
《战国策·东周策》
上不与义之,使独为之。
《韩非子·扬权》
高帝吕后定天下,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
·荀悦·《汉纪·高后纪》
14.
通“”。奸邪。
兹乃三宅无义民。
《书·立政》
鸱义奸宄。
《书·吕刑》
义隐贼
《左传·文公十八年》
15.
通“”。参见“義然”。
16.
姓。汉有义纵。见《汉书》本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意义
  • 正义
  • 褒义
  • 贬义
  • 义务
  • 含义
三字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褒义词
  • 贬义词
  • 同义词
  • 自定义
四字词
  • 义无反顾
  • 断章取义
  • 天经地义
  • 义愤填膺
  • 忘恩负义
  • 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