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
峻
常用释义
1.
形
(山)高而陡。
例词
峻峭
险峻
2.
形
严厉。
例词
严刑峻法
严峻
冷峻
例句
面对如此严
峻
的形势,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详细释义
简
繁
1.
高;陡峭。
1
引申指声望的崇高、地位的高贵、品行的高超等。
2
参见“峻宇彫牆”、“峻爵”、“峻特”。
高山峻原,不生草木。
《国语·晋语九》
是以言峻
则
嵩高
极
天,
论狭则
河不容舠。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夸饰》
衡之南八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
驶
。
唐
·
韩愈
·
《送廖道士序》
诸
陵何崔嵬,不改
苍
然色。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
极
。
清
·
顾炎武
·
《再谒天寿山陵》诗
聪
以
旧
德召用,持大
体
,秉公
论
,不
严
而
肃
,
时
望益峻。
《明史·林聪传》
2.
增高;加高。
1
引申为提升;提高。
群
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以
从
《周易》
设险
之
义
。
《魏书·世祖纪下》
移郭内居民,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至,是其中策。
《周书·于谨传》
爰新其堂,爰峻其宇,既改
旧观
,亦
资
攻苦。
清
·
戴名世
·
《樊川书院碑记》
既
长
事官,峻之大夫。其
偿
未塞,
仆
射以都。
唐
·
韩愈
·
《刘统军碑》
皆因
权幸
,
渐
峻官名。
开
元元年,改左右
仆
射
为
左右丞相,是官
号
之不正也。
宋
·
王谠
·
《唐语林·补遗四》
乃峻加
萧
遐
买
等爵
赏
以慰其心。
《契丹国志·天祚帝本纪》
3.
大。参见“
峻德
”、“
峻命
”。
4.
严酷;严厉。
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愍
孙
峻
于仪范
,
废
帝倮之迫使走,愍
孙
雅步如常。
《南史·袁粲传》
各言官
长
峻,文字多督
责
。
唐
·
柳宗元
·
《田家》诗之二
元
佑
中,
韩
丞相玉汝
帅长
安,修石
桥
,督
责
甚峻。
宋
·
吴曾
·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乃翁督
责过
峻,三妹
娇养惯
,哭泣竟日,目
尽肿
。
清
·
和邦额
·
《夜谭随录·陆
圭
》
5.
猛烈。参见“
峻劑
”、“
峻藥
”。
6.
湍急;急迫。
江水又
东历
荆
门
、虎牙之
间
……水
势
急峻。
北魏
·
郦道元
·
《水经注·江水二》
数
日,亦
闻
追
讨
之
声
,意亦非峻。
前蜀
·
杜光庭
·
《虬髯客传》
7.
指文笔刚劲挺拔。
若能
确
乎正式,使文明以健,
则风
清骨峻,篇
体
光
华
。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风骨》
参诗语
奇
体
峻,意亦造奇。
唐
·
殷璠
·
《河岳英灵集·岑参》
8.
书法运笔方法的一种。
峻,
顿
挫
颖达
曰峻。
唐
·
张彦远
·
《法书要录·述书赋下·字格》
又
书
法每苦落
笔为难
,
虽
云峻落逆入,此亦言意耳。
康有为
·
《广艺舟双楫·本汉》
9.
弓的挂弦处。
凡
为
弓,方其峻而高其柎。
注
《周礼·考工记·弓人》
亦有
与
本
义
全不相涉,而借此字以名彼物者……峻,高也,虚字也,而弓之挂弦
处
名曰峻。
清
·
曾国藩
·
《复李眉生书》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峻”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夋”
全部
俊
浚
骏
悛
馂
狻
唆
朘
梭
焌
晙
畯
睃
竣
羧
酸
黢
埈
捘
稄
脧
誜
賐
踆
鋑
陖
餕
駿
鮻
鵔
二字词
严峻
峻峭
陡峻
峻险
险峻
沈峻
三字词
鹤楼峻
四字词
崇山峻岭
严刑峻法
高风峻节
高山峻岭
清风峻节
隆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