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蚶子,软体动物,两扇贝壳厚而坚硬,上有瓦垄状纵纹凸起。生活在浅海泥沙或岩礁缝隙中,肉可食用,壳可入药。也叫瓦楞子。
详细释义
1.
软体动物。有两扇贝壳,厚而坚硬,上有瓦楞状突起。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贝壳可供药用,肉味鲜美。俗称瓦楞子,又名魁陆、魁蛤。
《尔雅·释鱼》
如渠,洪蚶专车
《文选·郭璞〈江赋〉》
初,子祭酒孔戣为华州刺史,明州岁贡蚶、蛤、淡菜,水陆递劳费,戣奏疏之。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2.
见“蚶貝羅”。
3.
见“蚶殼”。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蚶”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甘”
全部
二字词
  • 毛蚶
  • 蚶子
  • 珠蚶
  • 白蚶
  • 蚶田
  • 蚶壳
三字词
  • 蚶贝罗
四字词
  • 雕蚶镂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