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器物或手掌向上承受(物体)。
  • 例词
    托盘
  • 例句
    服务员将早餐放在盘上,准时送到了客人房间。
2.
物体下面起支垫作用的部分。
  • 例词
    茶托
    花托
    枪托
3.
陪衬。
  • 例词
    衬托
    烘托
4.
委托,请人代办。
  • 例词
    托付
    托运
    拜托
  • 例句
    临行之前,我付他帮我照顾一下家中的宠物。
5.
寄托。
6.
仰仗;靠。
  • 例词
    托庇
  • 例句
    您的福,我的工作现在一切顺利。
7.
假借(言辞、理由或名义)。
  • 例词
    托病
    托词
    推托
8.
〈口〉帮助行骗者诱人上当的人。
9.
压强非法定计量单位,1托等于1毫米汞柱的压强,合133.322帕斯卡。
详细释义
1.
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亦泛指承托。
望昔逢搴幔,依稀曾托金
·韩偓·《咏手》
内侍前供上食,双双奉托直过头
·吴自牧·《梦粱录·宰执亲王上寿赐宴》
戴宗托着雨,背着包裹。
《水浒传》第八一回
他赶紧用手托着门,把它关严。
老舍·《四世同堂》四七
他掌中托着一块扇上拉下的玉坠。
洪深·《申屠氏》第一本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魏巍·《我的老师》
2.
承托某些物品的器皿。也叫托子。
参见“托子”。亦泛指承托器物的座子。
托始唐,前世有也。崔茶,病盏热熨指,取揲子融,象足大小,而环结其中,置盏于蜡倾侧,因命工髹漆之,喜其,名之曰托,遂行世。
·程大昌·《演繁露·托子》
与赵员人茶,收了托。
《水浒传》第四回
但当瞄准时候,他的枪托忽又从肩胛上滑掉了。
沙汀·《凶手》
3.
防守,守御。
参见“托落”。
平江浦水者,本明州定海也。旧隶沿海制置司,防托海道。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兵马·平江许浦水军》
4.
衬垫;衬托。
引申为伴奏。
参见“托腔”。
作半月履,裁千之,托以精绛蜡
·冯贽·《云仙杂记·半月履》
璞琢不可衣托纯缘
·黄道周·《五言古风赠徐霞客》之二
云:“齿长几何君莫,沙场旧主早封侯。”不言老而老自……此所托月法也。
·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诗家烘托法》
小文正在练习横笛,大概是准备给若霞托昆腔。
老舍·《四世同堂》四九
5.
依靠;寄托。
旅寓惶,不知所托。
·元稹·《莺莺传》
俾枯蒙斗水之活,困托一枝之安。
·瞿佑·《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
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了。
《红楼梦》第六回
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
6.
嘱托;委托。
瑶池旧约翁更仗托。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词
又托奸徒汪文言内探消息。
·文秉·《先拨志始》卷下
他托人向我约稿,我寄了稿去,后来我们就认识了。
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
7.
假托;借口。
自己也晓得是小孩子不应该看的禁书,便白天托头痛把帐子放下了来偷看。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六
8.
装裱。
乙丑冬十有二月,游郭。市上有此于破不堪,嘱装画者托之,常挂几席,聊以存元初仗云。
·郑燮·《〈题李萌岁朝图〉志》
9.
象声词。
参见“托托”。
远远地传来了红眼圈更夫的木梆声: 托——托、托、托。
沙汀·《祖父的故事》
10.
量词。
长度单位。以成人两臂平伸为度。
常以镴砣长绳沉水中,深及三十托以上,舟方可行。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
疋各五托半之上,依官尺一尺六寸。
《元典章·工部一·禁治纰薄缎匹》
“喏,顶大也只有这么两三托。”小于伸出两只胳膊比量着。
峻青·《海啸》第二章
压强的一种单位。英语torr的音译。一托等于一毫米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一大气压为760托。旧亦作“”。
11.
通“”。饼。
参见“不托”。
饼谓之托。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拜托
  • 衬托
  • 寄托
  • 烘托
  • 依托
  • 委托
三字词
  • 乌托邦
  • 摩托车
  • 委托书
  • 摩托艇
  • 托儿所
  • 托老所
四字词
  • 徒托空言
  • 和盘托出
  • 烘云托月
  • 全盘托出
  • 托物寓兴
  • 沿门托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