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一种兵器,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无刃,一端有尖有棱。
2.
姓。
详细释义
1.
古代兵器。杖属。以竹或木制成,八棱,顶端装有圆筒形金属,无刃。亦有装金属刺球,顶端带矛的。多用作仪仗。
殳,以杖殊人也。《》:“殳以竹,八觚,丈二尺,建,旅以先。”
《说文·殳部》
伯也殳,王前
《诗·卫风·伯兮》
之所羂,竿殳之所揘
《文选·张衡〈西京赋〉》
手不任殳,肩不能荷
·白居易·《题座隅》诗
别二百五十人殳,二百五十人叉。
《新唐书·仪卫志上》
父偕子兮妇随夫,兄矛兮弟殳。
·何观澜·《西炮台行》
皇帝大驾卤簿……次戟四,殳四。
《清史稿·舆服志四》
2.
秦书八体之一。
参见“殳書”。
古者文既笏,武亦殳。
南朝 齐·萧子良·《古今篆文体》
3.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般,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
《说文·舟部》
般,象舟之殳以之。
·郭忠恕·《佩》卷中
4.
姓。《书·舜典》有舜臣殳𣂔。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殳书
  • 殳仗
  • 竿殳
  • 戈殳
  • 执殳
  • 桃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