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音
常用释义
1.
名
声音,听觉对物体振动发生的波所产生的感知。
例词
音量
音响
音质
乐音
例句
屋里有人在休息,请大家把声
音
放低一些。
2.
名
消息。
例词
音信
回音
佳音
例句
她已经好久没有
音
信了,让我非常担心。
3.
名
指语音或音节。
例词
单音词
复音词
音标
例句
这个字的
音
读得不准,需要纠正一下。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声音。
燕燕于
飞
,下上其音。
《诗·邶风·燕燕》
清水音小,
浊
水音大。
注
《淮南子·
地
形训》
不
闻
黄犬音,
难传红叶诗
。
元
·
王实甫
·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
拾小石击碑,铛铛作钟磬之音。
郁达夫
·
《游白岳齐云之记》
2.
音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注
《礼记·乐记》
好音生
于郑卫
,而人皆
乐
之
于
耳。
汉
·
桓宽
·
《盐铁论·相刺》
崔氏性酷嗜音,
虽贫
苦求活,常以弦歌自娱。
唐无名氏《冥音录》
3.
音律。
其音角,律中太蔟。
《吕氏春秋·孟春纪》
武王伐
纣
,吹律
听声
,推孟春以至于季冬,
杀气
相并,而音尚宫。
《史记·律书》
而哀
乐异
音,衰王
异气
,安危
异
效。
清
·
王夫之
·
《诗广传·齐风》
4.
口音;话音。
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
举
而切
诣
。
北齐
·
颜之推
·
《颜氏家训·音辞》
少小
离
家老大回,
乡
音
难
改
鬓
毛衰。
唐
·
贺知章
·
《回乡偶书》诗之一
闻
人蜀音,回首粲然。
宋
·
苏轼
·
《祭石幼安文》
湖南之沅州,亦
与贵
州同音。
章炳麟
·
《訄书·方言》
5.
字音;读音。
1
亦指音节。参见“注音”。
玙
璠,
鲁
之
宝
玉,
当
音“
余烦
”。
北齐
·
颜之推
·
《颜氏家训·音辞》
“署”
与
“
树
”音不同,
当时虽
武人亦知之。
宋
·
陆游
·
《老学庵笔记》卷八
现在最会造字的是中国化学家,许多原质和化合物的名目,很不容易认得,连音也难以读出来了。
鲁迅
·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6.
言语;文辞。
毋金玉
尔
音,而有遐心。
《诗·小雅·白驹》
块
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
纬
。
注
《文选·陆机〈文赋〉》
拙音狂句,亦已多矣。
唐
·
白居易
·
《后序》
复以妙音,喻一切末觉,使知人类曼衍之大故,暨人生价值之所存。
鲁迅
·
《坟·摩罗诗力说》
7.
音讯;信息。
纵
我不往,子
宁
不嗣音。
《诗·郑风·子衿》
雁南征兮欲寄
边声
,雁北
归
兮
为
得
汉
音。
汉
·
蔡琰
·
《胡笳十八拍》
双亲
在,
双亲
在,信音未
准
。
清
·
孔尚任
·
《桃花扇·辞院》
前去信一封,相片三幅,何以久
无
覆音也。
苏曼殊
·
《与刘三书》
8.
通“
意
”。意思;意义。
不可呼以
声
,而可迎以音。
注
《管子·内业》
其言有反抗之音。
鲁迅
·
《坟·摩罗诗力说》
以伟大壮丽之笔,宣独立自繇之音。
又
9.
通“
蔭
”。
鹿死不
择
音。
注
《左传·文公十七年》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静音
配音
音乐
声音
音调
音信
三字词
多音字
八音盒
音乐剧
同音字
轻音乐
音乐会
四字词
靡靡之音
余音绕梁
杳无音信
空谷足音
弦外之音
音容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