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将毒虫放在器皿里互相争斗、吞食,最后不死的叫蛊,能毒害人。
2.
毒害。
  • 例词
    蛊惑
详细释义
1.
人腹中的寄生虫。
庶氏掌除毒
《周礼·秋官·庶氏》
2.
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
,亦为蛊
《左传·昭公元年》
谷虫若蛾矣。粟米𮩞热
·王充·《论衡·商虫》
3.
传说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含沙射流影,吹痛行
《文选·鲍照〈苦热行〉》
之法,以百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故从虫皿也。
《通志·六书三》
将银须试蛊薏蚤防
·孙枝蔚·《送丘曙成侍讲赴岭南》诗之二
4.
伤害人的热毒恶气。
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多玉,其多青䨼。有焉,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
《山海经·南山经》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史记·秦本纪》
5.
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参见“蠱氣”“蠱菑”。
6.
诱惑;迷乱。
楚令尹子元欲文夫人,为馆于其宫而振焉。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内有好之容其欲,外有便嬖之谀骄其志。
·王安石·《礼乐论》
得多进骆驼上心。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
五行之乖沴,入吾之膏肓;阴阳倒,吾之志
·戴名世·《忧庵记》
假使小尼姑的脸上不滑腻,阿Q便不至于被蛊。
鲁迅·《呐喊·阿Q正传》
7.
事。
父之,意承考也。
《易·蛊》
谓干国,兼人之才者也。
·王禹·《累赠太子洗马王府君墓志铭》
又以其祖文明神宗以建事受名,欲
·昭梿·《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
8.
病名。神经错乱。
参见“蠱疾”。
近女色,疾如。非鬼非食,惑以志……女物而晦,淫生内之疾。
《左传·昭公元年》
9.
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表山川,盘郁结聚,不易疏,故多岚雾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胪胀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
〔老夫人〕忽患病,为蛊
·严有禧·《漱华随笔·蒋洪章》
墨竹,一匣,治蛊证肚腹不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10.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艮上,其形为䷑。
象曰: 山下有,君子以振民育德。
《易·蛊》
〔殷〕令璞作卦,遇《》之《》。
·干宝·《搜神记》卷四
在《》之上九,方有,而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蛊”字下部件相同,均为“皿”
全部
二字词
  • 蛊术
  • 蛊虫
  • 蛊毒
  • 巫蛊
  • 蛊雕
  • 毒蛊
三字词
  • 蛊毒犀
  • 踏影蛊
  • 水蛊病
  • 无过蛊
四字词
  • 蛊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