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泛指旗帜。
  • 例词
    旌旗招展
  • 例句
    她用画笔描绘出了一幅旗飞舞的壮丽画卷。
2.
表扬。
  • 例词
    以旌其功
    旌表
  • 例句
    古代朝廷常常表那些忠孝节义之人。
    他为村子修了路,村民们为他立碑以其功。
详细释义
1.
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全羽旞,析羽旌。
《周礼·春官·司常》
彗星以为旌兮,斗柄以麾。
《楚辞·远游》
旌,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也。
《说文·部》
2.
泛称旗帜。
旌各以其物。
《仪礼·乡射礼》
旌蔽日兮,矢交兮士争先。
《楚辞·九歌·国殇》
旌求士,或簴待
《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
明旌之低昂,尚别袖。
·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
以旌招魂而欲其……其旌今世俗之兆,揭竿,及置坐者是也。
·李如·《东园丛说·三礼说·丧制》
3.
表识;表明。
庶人、工、商各守其以共其上。恐具有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
《国语·周语上》
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章。
《文选·张衡〈东京赋〉》
溪古地荒,没已久。命曰浯溪,旌吾有。人知之,在溪口。
·元结·《浯溪铭》
吾者,旌有也。
·冯桂芬·《游祁阳浯溪记》
4.
识别。
参见“旌别”。
聆故老言,遂得旌愚。
·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
5.
表彰。
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屈,可以威民而戎,且旌君伐。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三国·魏·曹操·《表论田畴功》
来丰岁,旌辰。
·李衢·《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诗
不惟擅,原情可免;又且矢志之事,孝行可旌。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外舅周簶,遂割腴田三百亩为节妇立嗣,且为请旌。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6.
古代使者所持的节。参见“旌節”。
7.
发挥。参见“旌智”。
8.
通“”。参见“旌密”。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旌旗
  • 旌节
  • 旌德
  • 旌表
  • 旌帜
  • 柳旌
三字词
  • 许旌阳
  • 旌节花
  • 告善旌
  • 进善旌
  • 旌捷旗
  • 青雀旌
四字词
  • 心旌摇曳
  • 旌旗蔽空
  • 旌旗蔽日
  • 进善之旌
  • 旌善惩恶
  • 伐鼓扬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