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水)清澈。
  • 例词
    清泚
2.
鲜明。
3.
出汗。
  • 例词
    泚额
    泚颊
4.
(用笔)蘸墨。
详细释义
1.
鲜明貌。
有泚,河水弥弥
《诗·邶风·新台》
2.
冒汗;汗出貌。
有泚,睨而不
《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手舌俱,拜有泚,求之寐。
··《隐居通议·文章五》
宋漕使程大昌祠堂曰友教。按三吴文自子游,豫章文明。天末,豫章两台明祠祠大昌泚否!
·周亮工·《书影》卷四
3.
清澈。
泚,清也。
《说文·水部》
泉有泚,其深底。
·张九龄·《龙池圣德颂·灵泉》
垂手掬寒泚,移床
·杨万里·《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根如刀血盈指,拔得如泚。
·郭仪霄·《拾芦根》诗
4.
渍;蘸。
参见“泚筆”。亦指涂抹。
六如之,怒甚,取泚墨,淋漓一抹,诗画尽墨。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杨五川题六如折枝》
〔郭生〕又廿篇,待名流。晨起,案上,墨汁泚殆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
〔郭生〕自以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向之洒点烦多者之,狐又泚之。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
5.
方言。指因风的作用而水分蒸发。
深翻土,二尺多厚地发宣,说宣不很宣,稍微有点宣,很宣了恐怕刮风把地泚干。
《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五千一》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形近字
与“泚”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此”
全部
訿
二字词
  • 泚颊
  • 泚颜
  • 泚颡
  • 泚笔
  • 浄泚
  • 清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