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xuán
常用释义
1.
行政区划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自治州、省辖市领导。
  • 例词
    县城
    县志
  • 例句
    父亲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所以我们全家人都搬到了城。
2.
姓。
详细释义
1.
古称天子所居之地。
天子之内,方百里之九,七十里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
《礼记·王制》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内半没荒陬。
·元稹·《西凉伎》诗
以京千里之,吏兵之,民物之稠,所悉心力耳目以上之恩施者,不可胜数
·王安石·《上执政书》
2.
地方行政区划名。周时已有县邑。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大国将兼并土地置县,故县多在边地。后各国将县制内移,边远地置郡。秦统一六国后,始以郡统县,历代因之。隋唐以后,县隶于府或州。辛亥革命后,直隶于省、特别区。解放后,或隶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或隶于自治州、省辖市。
者,上大夫受,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
〔秦〕集小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
《史记·商君列传》
秦改封建,而不知郡之名,自周已有之。但世郡大于,周时则县大于郡耳。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3.
谓以其地为县。
引申为侵占别国土地。
遂入舒,𮝹诸。因县陈
《左传·宣公十一年》
〔虎牢〕秦以为关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故其(美古巴,攫菲皆此主之精神一以之者也。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4.
县官。
部送徒河内,冬寒,徒病不能行,路,意属县使作徒衣,不得已之。
《东观汉记·离意传》
5.
特指赤县。
〔始皇〕登之罘,刻石。其曰:“……大矣哉!宇之中,承顺圣意。”
《史记·秦始皇本纪》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县志
  • 县丞
  • 知县
  • 县尉
  • 贵县
  • 县长
三字词
  • 郡县制
  • 县太爷
  • 县级市
  • 自治县
  • 王县令
  • 县知事
四字词
  • 赤县神州
  • 神州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