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后演变为一种舞蹈。
  • 例词
    傩戏
    傩舞
详细释义
1.
行动有节奏。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
《诗·卫风·竹竿》
2.
见“猗儺”。
3.
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
亦指傩礼中戴面具作驱傩表演的人。
,朝服而立
《论语·乡党》
命有司大,旁磔,出土牛,以送寒
《吕氏春秋·季冬纪》
一日,大之逐疫。
《后汉书·礼仪志中》
事前十日,大常卿并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
·段安节·《乐府杂录·驱傩》
市井迎,以至人家,乞求利市。
·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
惭贱丈夫,岂异带面
·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
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命入,先令驰骋于外,召至,公振袂一,伏卒出,擒之。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三引宋欧阳修《归田录》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傩”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难”
全部
二字词
  • 傩舞
  • 傩戏
  • 傩神
  • 驱傩
  • 傩鼓
  • 大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