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偏;不正。
  • 例词
    偏颇
  • 例句
    他为人一向正直,从不偏下属。
    他的观点有些偏,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2.
很。
详细释义
1.
偏颇;不平正。
昭子朝而命吏曰:“婼将与季氏书辞无颇。”
《左传·昭公十二年》
阳气泛施,不偏不
·扬雄·《太玄·争》
剜苔剔角,安置妥帖平不
·韩愈·《石鼓歌》
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亦以矫往事而生偏至,缘督校量,其颇灼然,犹孑与躄焉耳。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2.
邪佞。
乃惟逸惟,大王命。
《书·多方》
行也邪,言也无颇
·韩愈·《行箴》
致用守在不移。繇来贤哲事,皆本
·方孝孺·《杂诗四首赠林嘉猷》之二
3.
斜。
参见“頗緣”。
良玉,直竹文不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4.
偏近。
病在太,其盛在胃,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素问·奇病论》
案古人止五,沈躁盛微,乃评论之名,之五,大某,颇于某。
·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持篇》
5.
偏差;过失。
参见“頗迴”。
口不妄,目不妄,言无伪,行无颇
·牛肃·《纪闻·牛腾》
6.
少数。
不得,失之旁郡
《史记·酷吏列传》
死色已深,生意存犹颇
·高启·《病柏联句》
7.
略微;稍微。
愿颇采古仪杂就之。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然而每文士,颇读,微有略。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
自恐不能永,料理事,戒其子遍谒乡人之在朝者。
·洪迈·《夷坚甲志·恩稚所稚院》
晚生有一面,情效力。
·孔尚任·《桃花扇·截矶》
8.
大抵;大致。
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文人,莫有逮者。
《周书·庾信传》
9.
甚;很。
外戚重臣政,推佑太子,有力焉。
《汉书·王商传》
太祖之破袁,仁所斩获颇多。
《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宋江见说这段情由,颇觉
《水浒传》第九八回
这几句话颇使觉新感动。
巴金·《秋》六
10.
皆;悉。
不入,民其息。
《史记·孟尝君列传》
颇观卷中旧题,始宋嘉熙二年戊戌,至今朝洪武四年辛亥,已一百三十四年。
·宋濂·《题江南八景图后》
11.
既;已。
明,行二百里,不得于,虏万余级,遂至窴信城,得匈奴粟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古今事,颇识情。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颇杂木剪多。
·杜甫·《恶树》诗
12.
就,便;于是。
〔匈奴〕百余骑驰,〔弩持指之,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匈奴〕步兵皆入〔郅支城〕。
《汉书·陈汤传》
同志者或不千里而致,耕菑畬,时时其用,以此持论颇
·徐光启·《甘𫉄疏序》
13.
与“不”、“无”、“否”等配合,表示疑问。
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其婢小碧自外,垂手步,大言:“意平昔?”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
叟曰:“欲吾居,颇忆我所书经否?”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梦董思翁》
法,乃直截简当问:“唐理近日晤外公使否?昭除借款外,及他事否?”魏君莞然曰:“见过见过。”
黄远庸·《政界内形记(其二)》
14.
通“”。参见“頗險”。
15.
见“頗黎”。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偏颇
  • 颇黎
  • 颇梨
  • 颇牧
  • 颇激
  • 颇辟
三字词
  • 景颇族
  • 颇胝迦
  • 颇眩伽
  • 银颇罗
  • 颇眂迦
四字词
  • 颇负盛名
  • 有失偏颇
  • 廉颇老矣
  • 颇有微词
  • 颇有名气
  • 是非颇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