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哺乳动物,似犀而矮小,尾短,鼻子突出很长,能自由伸缩,皮厚毛少,前肢四趾,后肢三趾。产于热带密林多水地区,吃嫩枝叶,有马来貘、美洲貘等。
详细释义
1.
古籍中的兽名。其状似熊,相传为食铁之兽。一说是豹的别名。
不令支,玄貘。
《逸周书·王会》
貘,白豹。
《尔雅·释兽》
兽则麙羊野麋,罢牦𧤗
·扬雄·《蜀都赋》
熊殊,似熊不得之豹,后说为长……《列子·天瑞》篇:“青生程,程生。”《文》引《尸子》云:“程,中国谓之豹,越人之貘。”又引《山海》云:“南山多貘豹。”郭注云:“貘是豹之白者。”此皆《雅》所貘也。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下》“貘白豹”
2.
兽名。体形略似犀,但较矮小;尾极短;鼻子突出很长,能自由伸缩;皮厚毛少;前肢四趾,后肢三趾。栖息于热带密林多水之处,善游泳。主食嫩枝叶。
3.
通“”。古代北方部族名。参见“貘𧴑”。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貘”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莫”
全部
二字词
  • 貘𧴑
  • 貘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