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栗
lì
liè
常用释义
1.
名
栗子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坚果包在带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可食。我国常见的是板栗。
2.
名
姓。
3.
动
因为害怕或寒冷而发抖;哆嗦。
例词
不寒而栗
战栗
详细释义
简
繁
1.
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球状壳斗内。果实可以吃,亦可入药。木材坚实,可供建筑与制器具用。
树
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诗·鄘风·定之方中》
如地
种
葵
韭
,山
树枣
栗,名曰美
园
茂林,不
复与
一恒地庸山比矣。
汉
·
王充
·
《论衡·量知》
2.
栗树的果实,又叫栗子、板栗。
馈
食之
笾
,其
实枣
、栗、桃、乾䕩、榛
实
。
《周礼·天官·笾人》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
迟
。
唐
·
韩愈
·
《送张道士序》
簠簋各一,黍在
笾
北,稷在豆北;
笾实
六,在
东
、
枣
、栗、形
盐
、菱、脯、
稿
。
明
·
吴廷翰
·
《太仓行祠记》
3.
谷实饱满。
实坚实
好,
实颖实
栗。
注
《诗·大雅·生民》
凡苗自函活以至
颖
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明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稻灾》
4.
坚;坚实。
缜
密以栗,知也。
注
《礼记·聘义》
如彼荆珍,既柔且栗。
清
·
毛奇龄
·
《故明特授游击将军道州守备列女沈氏云英墓志铭》
5.
庄敬;严肃。
命汝典
乐
,教胄子,直而温,
宽
而栗。
注
《书·舜典》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
宽
。
唐
·
张九龄
·
《送赵都护赴西安》诗
6.
以篦梳发。
不沐
则
濡
栉
,三律而止
注
《荀子·礼论》
7.
见“
栗栗
”。
8.
通“
慄
”。哆嗦;发抖。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
战
栗。
《论语·八佾》
下流之人,
众
毁所
归
,不寒而栗。
注
《汉书·杨恽传》
9.
通“
凓
”。寒;凉。
1
参见“栗烈”。
我有珍簟,
凄
其以栗。
唐
·
萧颖士
·
《有竹》诗之五
10.
通“
歷
”。参见“
栗階
”。
11.
姓。战国燕有栗腹。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栗”字上部件相同,均为“覀”
全部
贾
票
粟
覃
垔
二字词
栗子
战栗
板栗
石栗
颤栗
栗色
三字词
毛栗子
黄栗留
爆栗子
寒栗子
茧栗犊
栗玉砚
四字词
火中取栗
不寒而栗
陆詟水栗
栗栗危惧
股战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