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遥远。
详细释义
1.
远;不近。
逖矣,西土之人。
《书·牧誓》
使疏逖不,𠯳爽昧得燿乎光明。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逖矣水寓之,悠哉火山之
《陈书·高祖纪上》
2.
疏远。
杨伯峻注:“惠棟《補注》則曰:‘《魯頌》“狄彼東南”,鄭《箋》云:“狄當爲剔。剔,治也。”此傳當訓爲治也。’則糾逖爲義近詞連用,是也。”
敬服王命,以逖王慝。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勤恤民逖王慝。
南朝 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3.
通“”。忧患。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易·涣》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悠逖
  • 纠逖
  • 疏逖
  • 泰逖
  • 逖慕
  • 离逖
三字词
  • 祖逖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