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物品。
  • 例词
    产品
    贡品
    奖品
    商品
  • 例句
    他正在向来往的群众推销自己的产
2.
事物的种类、等级。
  • 例词
    品种
    极品
    精品
    上品
3.
德行;品质。
  • 例词
    品学兼优
    品格
    人品
  • 例句
    他在班级里一直都是一位学兼优的好学生。
4.
辨别好坏;评定高下。
  • 例词
    品茶
    品酒
    品尝
    品评
5.
吹(管乐器,多指)。
  • 例词
    品竹弹丝
    品箫
6.
姓。
详细释义
1.
众多。参见“品物”、“品類”。
2.
事物的种类。
六四,悔亡,田三品。
《易·巽》
朝廷以逢尝为三老,特优礼之,以珠诏秘器,含珠玉二十六品。
《后汉书·袁京传》
郡李述著《庆历花品》,以叙吴中之盛,凡四十二品。
·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
米有几样?果有品?
《红楼梦》第十九回
3.
物品;物件。
豆之,水土之品也。
《礼记·郊特牲》
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忘真匠。
·慧净·《杂言》诗
前由东京铺子寄到小孩衣裤各一事,知系兄见惠之品,甚感谢。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
4.
等级;等第。
百姓不,五品不
《书·舜典》
常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而匈奴亦不复扰边
《汉书·匈奴传上》
毅所云“下品,上品无贱族”者也。
《宋书·恩传序》
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性者五。
·韩愈·《原性》
5.
我国封建社会官吏的等级。
内官不九御,外官不九品。
《国语·周语中》
〔元和〕七年,以考功知制,因五品服。
·韩愈·《秘书少监独孤府君墓志铭》
制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十二等,魏更九品,梁十八班,陈复为品,周更九命,隋复为品,逮今不改。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
做了官了。生产委员算几品?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
6.
品性;品格。
则画家所精神逸靡不具。
·徐渭·《李伯子画册序》
虞山才力,可惜流品未全。
郁达夫·《盛夏闲居仿渔洋例成诗八首·钱牧斋》
7.
标准。
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汉书·酷吏传·咸宣》
8.
按一定的标准、等第安排。
品其百,修其簠簋。
《国语·周语中》
丽辞雅意,符采相,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铨赋》
9.
评价;衡量。
由此言之,衣服以品以文差,愚不别,文以立折。
·王充·《论衡·书解》
料武,品骁腾
南朝 宋·颜延之·《赭白马赋》
有立中正以品功伐之高下。
·欧阳修·《南省试策》之一
体访,不必品其文
·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整整地忙了五天。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
10.
演奏乐器。
韶景甚,柱秦筝方再品。
前蜀·韦庄·《玉楼春》词
早是消魂残烛影,更愁着品弦声
·孙光宪·《浣溪沙》词
品了三通角,了三通鼓。
《水浒传》第十二回
11.
品尝;体味。
我煮芳泉,品茶笋味。
·黄𬸦来·《秋晓行山值雨访李庚初炼师》诗
室内悄悄的,只见大家细细在品咖啡的滋味。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
她品不出小马的话味。
峻青·《海啸》第三章
12.
佛经的篇章。梵语“跋渠”,意译为“品”。
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九十六种无之固。
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
凡一百五十一品,兹所存者,特其一
·宋濂·《新刻楞伽经序》
我,阿自我也;,阿也。某品某品,皆阿所定也。
·龚自珍·《正译第七》
13.
谓相同;齐等。
月者,众阴伏,百里品。
《汉书·李寻传》
14.
指琵琶、月琴等弦乐器上的弦枕木。亦称“”。
参见“品柱”。
就把怎的弦;怎的按品……指使的他眼耳手口了一心。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15.
量词。
禁城千品,黄道一孤。
·张籍·《省试夏日可畏》诗
16.
三“口”合成“品”字,故常用作“三”的隐语。参见“品胎”。
17.
姓。明有品嵒。见《万姓统谱》。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品格
  • 次品
  • 正品
  • 品味
  • 品质
  • 品种
三字词
  • 半成品
  • 豆制品
  • 艺术品
  • 日用品
  • 农产品
  • 营养品
四字词
  • 品学兼优
  • 品头论足
  • 评头品足
  • 品竹弹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