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 例词
    字母
    汉字
    识字
  • 例句
    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每一个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2.
人的别名,根据本名里的字义另取的名称。
  • 例句
    他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那一笔一划都充满了力量。
3.
字体,汉字的不同形体;也指书法的不同派别。
  • 例词
    美术字
    篆字
    草字
    柳字
  • 例句
    他的书法体独具风格,刚劲有力中又透着几分洒脱。
4.
字据,用文字书写的借条、收据等凭证。
  • 例词
    立字为凭
5.
旧时称女子许婚。
  • 例词
    待字闺中
6.
指字音。
  • 例词
    字正腔圆
    吐字清晰
    咬字儿
7.
指语词。
8.
书法作品。
  • 例词
    字画
  • 例句
    我特意向这位书法名家求了幅
9.
指电表、水表等显示的数量。
  • 例句
    上个月电表走了六十个,水表走了十个
10.
姓。
详细释义
1.
怀孕;生育。
女子不字,十年乃字。
《易·屯》
后圣王之法十年,若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墨子·节用上》
人疏字者子活,乳者子死。
·王充·《论衡·气寿》
2.
乳哺;养育。
引申指教化。
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诗·大雅·生民》
〔僖子〕宿于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泉丘人。其僚子,使字敬叔。
《左传·昭公十一年》
每遇其嫠妇异甚,而身字其孤,忘其力之也。
·曾巩·《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
诞时,母太宜人乏食,不能字之。
林纾·《陈德斋墓志铭》
皇帝膺上哲,运钟下武,以至德字黔首。
·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
3.
抚爱;爱护。
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书·康诰》
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左传·成公四年》
为兰溪,绳奸,境内和洽。
·曾巩·《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
黄氏,家女,姿娟好,幼大姓殷氏婢。殷氏字下有恩。
·黄蛟起·《西神丛语·婢守节》
4.
文字。
仓颉之初作象形,故之文。其相益,即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
“皎日”“嘒星”,一言理;“差”“沃若”,形。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看,皆大笑。原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5.
指字音。
唱《阳关》,依娇声稳
·辛弃疾·《好事近·送李复州致一席上和韵》词
随抠病,腔儿稳,字正。
·乔吉·《一枝花·合筝》套曲
6.
字体。
或曰,邈(程邈)所定乃字也。
《晋书·卫恒传》
7.
字眼;词语。
引申指运用文字的能力、文化水平。
若要衣食,“官”字儿搁起,照着常人,工做活,方可度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及至你偶然短住了,咱爷儿俩的交情就不到“借”字”字,通共一星子,半子,你才使了我三百金子,算得么儿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譬如罢,反对欧化者所说的欧化,就不是中国固有字。
鲁迅·《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
我本也没你的深,主意也没你的巧妙。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8.
书信、条据等文字材料。
亦指写字。
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诗
合有相思字,前片看。
·范成大·《戏赠少梁》诗
一回小婿再去,托敝一封字,去晋危老先生。
《儒林外史》第一回
《地狱变相》,已跋其,可味之,似有补于世者,数纸纳去。
·苏轼·《与欧阳晦夫书》
9.
指书法作品。
今天已将我写的字两件托内山老板寄上,铁研翁的一幅,因先写,反而拙劣。
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
“五弟,金冬心写的隶书单条哪儿去了?”克安不高兴地问了一句。“原来是问金冬心的字。我拿去卖了,一个朋友喜欢它,向我买。”克定没有一点困难地答道。
巴金·《秋》二
10.
人的表字。在本名外所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另一名字。
孔子生,字伯
《史记·孔子世家》
葛亮字孔明。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古者名以正,字以表德。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鹏举,相州汤阴人。
《宋史·岳飞传》
英改名放字明逸,改名易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种英苏冠》
11.
取表字。
亦指取名。
名余曰正兮,字余曰均。
《楚辞·离骚》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嫁,笄而字。
《礼记·曲礼上》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周道也。
《檀弓上》
〔妻〕乃更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援甚奇之,以为将相器,故以客卿字焉。
《后汉书·马援传》
绿女字莺莺,金雀鬟年十七。
·李绅·《莺莺歌》
夫人,名媚,性爱狸奴,有字乌员者,日栏绣,徘徊抚玩
·钮琇·《觚·沉香瘗埋》
12.
用表字称呼。
入白事,太祖望悦之,字之曰:“奴干作同面我矣。”
《周书·伊娄穆传》
果有肩舆来者,儿从稠人中直前,止其,字而呼之曰:“石霞,吾待汝久矣。”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章格
13.
旧时称女子许配,出嫁。
字而孤,养视如己子,择对嫁之。
··《林伯和墓志铭》
丽国王王治于辽辽许京留守恒德女字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
小女未字,以君家,何如?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甚至于说,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来抽签。
茅盾·《动摇》八
14.
旧指金属钱币铸有文字的一面。
今人目有文处为字,背漫。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
15.
中医古药方中称量单位名。
四累曰字,二分半也。十累曰,四分也。四字曰,十分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字”字上部件相同,均为“宀”
全部
二字词
  • 字母
  • 写字
  • 签字
  • 八字
  • 字节
  • 汉字
三字词
  • 三字经
  • 千字文
  • 十字架
  • 生僻字
  • 形声字
  • 同音字
四字词
  • 字字珠玑
  • 咬文嚼字
  • 一字千金
  • 字里行间
  • 白纸黑字
  • 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