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的一种瓦制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lì)上蒸食物。
2.
甑子,蒸饭用的木制桶形炊具,有屉子而无底。
  • 例词
    饭甑
3.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一种器皿。
  • 例词
    曲颈甑
详细释义
1.
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古用陶制,殷周时代有以青铜制,后多用木制。俗叫甑子。
陶人甑,二鬴,厚半寸,寸,七穿。
《周礼·考工记·陶人》
之始熟曰粟,舂之臼,簸其糠,蒸之甑,爨之以火,成熟为饭,乃甘可食。
·王充·《论衡·量知》
用春种乌豆,大甑中燥蒸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
甑中有米也没有?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
他到灶屋抓了一把甑边饭。
周立波·《扫盲志异》
2.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如: 曲颈甑。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饭甑
  • 炊甑
  • 甑尘
  • 甑窐
  • 甑箄
  • 甑腰
三字词
  • 曲颈甑
  • 莱芜甑
四字词
  • 破甑不顾
  • 堕甑不顾
  • 甑尘釜鱼
  • 尘鱼甑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