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海
常用释义
1.
名
用于湖泊的名称。
例词
洱海
青海
例句
听说洱
海
边的风景很美,我打算去看看。
2.
名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
例词
地中海
海洋
出海
例句
他住在内陆,很少能看见
海
洋。
3.
名
比喻聚集成一大片的人或事物。
例词
人海
火海
林海
例句
今天的庙会人山人
海
,非常热闹。
4.
名
古代指从海外来的。
例词
海棠
海枣
5.
形
大。
例词
夸下海口
海量
海碗
6.
形
〈口〉极多。
7.
副
漫无目标地;毫无节制地。
例词
海聊
胡吃海塞
8.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
1
亦指
海水
。
沔彼流水,朝宗
于
海。
《诗·小雅·沔水》
百川
异
源,皆
归于
海。
《淮南子·
泛
论》
海
于
天地
间为
物最
巨
。
唐
·
韩愈
·
《南海神庙碑》
她等于掉在海里了。我找,达生找,都没有一点影子。
曹禺
·
《日出》第四幕
吴王即山
铸钱
,煮海
为盐
,
诱
天下之豪桀。
《汉书·晁错传》
青州奏海
冻
二百里。
《旧唐书·穆宗纪》
2.
指大湖或大池。
〔匈奴〕乃徙武北海上
无
人
处
,使牧羝。
《汉书·苏武传》
若夫西北二
虏
,有西海、柏海、青海、蒲
类
海、蒲菖海、居延海、白亭海、
鲜
水海,皆
尝并
海立
称
矣;然要其
实
致
则众
水
钟为
大
泽
如洞庭、彭蠡之
类
,故借海以名之,非真海也。
《说郛》卷五二引宋程大昌《北边备对·四海》
钓台
南有宣光殿,北有嘉福殿,西有九
龙
殿。殿前九
龙
吐水成一海。
北魏
·
杨
袨
之
·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西
华门
之西
为
西苑,入苑
门
,即太液池。其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
诸
水,至地安
门
水
门
流入,
汇为
大池……
桥
北
称
北海,
桥
南
称
中南海,瀛
台
以南
称
南海。
《清一统志·苑囿·太液池》
3.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之地。
九夷、八狄、七戎、六
蛮
,
谓
之四海。
《尔雅·释地》
君
处
北海,寡人
处
南海,唯是
风马
牛不相及也。
注
《左传·僖公四年》
北海
则
有走
马
吠犬焉,然而中
国
得而畜使之。
注
《荀子·王制》
4.
亦指大的容器。
有
银
海,受一斗以上,(宏泰)以手捧而
饮
,
尽
,踏其海,
卷
抱索
马
而去。
唐
·
温庭筠
·
《乾𦠆子·裴宏泰》
宝
玉拿起海
来
,一
气饮尽
。
《红楼梦》第二八回
5.
比喻众多同类事物的积聚面。
鲸鲸
人海涸,魑魅棘林高。
唐
·
司空图
·
《与李生论诗书》
举
首一望,已不在本原之地了,前
后
左右,
寻
不出一
条
道路,竟是一大片浩森
苍
茫、
无边无际
的花海。
《海上花列传》第一回
6.
比喻极多、极大。
隐强
侯傅
悬书
市里,
诽谤圣
政;今上海思(恩),犯
夺
爵士。
汉
·
王充
·
《论衡·恢国》
“哎,二楞,这二天来找零活的挺多吗?”“嗬!海啦!”二楞说。
郭澄清
·
《大刀记》第十三章
莫看不起人,我气力可大哩!你没见我扛这么海的一捆竹子吗?
克非
·
《春潮急》七
7.
没有节制;漫无边际。
1
参见“
海話
”、“
海駡
”。
在过日子方面,李春三是有个毛病,钱到手就光了,海来海去,没个计算。
杨朔
·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
8.
指来自海外的(物品)。
凡花木名海者,皆
从
海外
来
,如海棠之
类
是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海红》〔释名〕引唐李德裕《草木记》
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红花、海棠之类。这里海即现在之所谓洋。
鲁迅
·
《坟·看镜有感》
9.
上海的略称。
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
鲁迅
·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
10.
渤海的略称。
昔者田成子
游于
海而
乐
之。
《韩非子·十过》
11.
“
好
”的谐声字。参见“
海猴兒
”。
12.
语助词。
功父
问
其所以,山谷云:“羞
杀
人也
爷
娘海。”自是功父不
复论
文于山谷矣。
宋
·
吴曾
·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13.
姓。明代有海瑞。见《明史》本传。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海”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每”
全部
诲
侮
悔
脢
梅
晦
酶
娒
挴
烸
珻
畮
踇
黣
二字词
北海
海燕
青海
沿海
海底
海参
三字词
海参崴
山海经
海东青
什刹海
望海潮
海岸线
四字词
海阔天空
海纳百川
海市蜃楼
精卫填海
四海为家
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