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碣以高昌崇观,表以建城峻庐。
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
民被泽,邦畿乂,才本德,曜其碣。
《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铭》
丧葬令:五品以上听立碑,七品以上立碣。
《唐律疏议·毁人碑碣石兽》
若隐沦道素,孝义著闻,虽不仕,亦立碣。
明·胡侍·《真珠船·坟碑之制》
前为素园题墓碣数十字,其碣想未立。
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
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
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
若班固燕然之勒,张昶华阴之碣,序亦盛矣。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
《魏书·序纪》
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
《史记·天官书》
临众渎之神林兮,东敕职于蓬碣。
汉·梁竦·《悼骚赋》
恒碣砧𥔲于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
晋·左思·《魏都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