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zhěng
zèng
zhēng
zhèng
常用释义
1.
在下面托着或支撑。
  • 例词
    承载
    承重
  • 例句
    这辆车最多能载五百斤的重量。
2.
接受;担当。
  • 例词
    承办
    承包
    承担
    承揽
    承诺
  • 例句
    这家酒店曾经办了许多酒席。
3.
客套话,表示受到(对方的好处)。
  • 例词
    承蒙
    承允
4.
继续;接续。
  • 例词
    承上启下
    承接
    承袭
    继承
  • 例句
    我们应该继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
侍奉;奉迎。
  • 例词
    承颜
    奉承
6.
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部分。
  • 例词
    轴承
7.
姓。
详细释义
1.
奉;捧着。
上六无,承虚筐也。
《易·归妹》
子展执絷,再拜稽首,承进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承嗣遽出,使者乃以金合授之,捧承之倒。
·袁郊·《甘泽谣·红线》
2.
接受;承受。
用能于上下,以承天休。
《左传·宣公三年》
故入山,不逢物,用辟神,故能叶于上下,以承天休。
·王充·《论衡·儒增》
别父母,歔欷累日,衣。至升就路之,以玉唾壶则红色。
·王嘉·《拾遗记·魏》
遥羡枚皋扈仙,偏承霄渥恩
·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诗
侍先大父与诸承謦,校之此,多有合
·赵师侠·《〈东京梦华录〉跋文》
3.
敬奉。
褚因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近久承公名,令是大遽,不敢移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4.
敬词。蒙受。
岐王入曰:“承主出内,故。”即令筵。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
〔申徒泰〕禀道:“承恩相呼唤,有何差使?”
《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承他的情,留我多住日。
《红楼梦》第二回
在过节的席上,刘师父承黄老板敬过几杯酒。
萧军·《初秋之风》三
5.
担负;担任。
中期善承其任,未慊昭王也,而所不知,不妄哉!
《韩非子·难三》
𡯁弱,所忝承?
南朝·宋·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
6.
顺从;奉承。
引申指接待。
孙绳绳民靡不承。
《诗·大雅·抑》
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礼记·孔子闲居》
太守移良承樊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露棺道
《后汉书·杨震传》
〔杜甫〕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
梁启超·《情圣杜甫》
右古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始言有容色,能应门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7.
招认;承认。
天授中,春官尚狄仁、天官侍郎任令、文昌左丞卢献等五人,并为所告。俊臣既以族人功,苟引之承反,乃奏,即承同首,例得死。乃等令承反。
·刘肃·《大唐新语·酷忍》
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曰:“易耳,内之大炭周之,何事不承。”
《新唐书·酷吏传·周兴》
惟媒述相,以此疑朱。捕至,百口不承。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
8.
继承;接续。
吁嗟乎,不承权舆
《诗·秦风·权舆》
使子,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承先人者,在惟汝,在子惟吾。
·韩愈·《祭十二郎文》
已百年,列相承,太平日久,前后经营至矣。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序》
“求之不得”正承“寤寐求之”而言,分而二之,非是。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分章错误例》
9.
次第;顺序。
及盟,子争承。
《左传·昭公十三年》
10.
通“”。辅佐。也用为官名。
使帅师而行,承。
《左传·哀公十八年》
,接而善者,之承。承者,承天子之忘者也。
《大戴礼记·保傅》
柱石之臣,宜居
《后汉书·伏湛传》
11.
制止;抵御。
戎狄是膺,荆舒是莫我敢承。
《诗·鲁颂·𮤲宫》
12.
姓。东汉有承宫。见《后汉书·承宫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承让
  • 承受
  • 承诺
  • 继承
  • 承认
  • 承担
三字词
  • 继承法
  • 继承权
  • 承包商
  • 继承人
  • 承受力
  • 承诺制
四字词
  • 承欢膝下
  • 阿谀奉承
  • 起承转合
  • 一脉相承
  • 承上启下
  • 承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