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
shū
常用释义
1.
安逸;安乐。
  • 例词
    逸豫亡身
  • 例句
    历史上有许多皇帝逸亡身,引发后世深思。
2.
古同“”。
事先的。
表示动作行为出现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
参与(yù)。
3.
快乐;欢喜。
  • 例词
    不豫之色
  • 例句
    他听到这个坏消息,脸上露出不之色。
4.
河南省的别称。
  • 例词
    豫剧
  • 例句
    这些剧演员表演得生动传神,深受观众们喜爱。
详细释义
1.
大象。
豫,象之大者。
《说文·象部》
2.
安乐;顺适。
王有疾,弗豫。
《书·金縢》
瘁而神豫,亦何病
·葛洪·《抱朴子·守塉》
〔仁宗〕晚年久不豫,渐复康平,御朝。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3.
喜悦;欢快。
坤,母也;震,男也。母老子,故曰豫。
《国语·晋语四》
孟子去,充虞路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孟子·公孙丑下》
豫往诚欢歇,悲乐阕
南朝·宋·颜延之·《赠王太常》诗
鲜云清廓心田豫,乘无赋咏篇。
·赵大成·《闰中秋》诗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红楼梦》第十八回
4.
古代专指帝王秋天出巡。
天子之巡狩,侯之天子。故春省耕而不足者之游,秋省而助不之豫。夏曰:“吾君不游,我曷何休?吾君不豫,吾曷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晏子春秋·问下一》
度秋豫以收成,观丰年之多稌。
《文选·张衡〈东京赋〉》
出豫乘秋,登高陟梵宫。
·赵彦昭·《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今天子擅神,一一豫行巡。
·胡会恩·《书京江先生南苑诗后》诗
5.
懈怠;怠慢。
富而不而不豫。
《大戴礼记·五帝德》
老君在前而不,少君在而不豫。
·刘向·《说苑·至公》
6.
厌烦。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之不豫也!”
《庄子·应帝王》
7.
犹豫。
民有疑惑豫之心,而上不能匡,百姓之与间揭表而令之止也。
《管子·君臣上》
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楚辞·九章·惜诵》
8.
欺骗。
亦指诳骗之人。
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土不成。
《晏子春秋·问上十一》
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
·桓宽·《盐铁论·力耕》
《易》之《泰》曰:“小往大。”是时肃、乂、哲、在位,狂、僭、豫、急、蒙在野,故见为多才。《否》曰:“大往小。”是狂、僭、豫、急、蒙在位,、乂、哲、在野,故常患才。
·唐甄·《潜书·用贤》
9.
预备;先事准备。
𫇭曰:“戒莫如豫,豫而后给。”
《国语·晋语一》
巧者善度,知者善豫。
《淮南子·说山》
是以其所入,以供御府色之军国之用不豫焉。
《隋书·食货志》
突然袭击无所措,古言凡事豫则立。
陈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
10.
预先;事先。
宜遣使者行兵豫为备,敕视诸羌,毋令解仇,以发觉
《汉书·赵充国传》
设鸡酒薄祭,哭而去,不告姓名。
《后汉书·徐传》
先世有劫祀者,故豫使人防之,因沿制。
《清史稿·礼志四》
11.
犹储,储蓄。参见“豫力”。
12.
变化;变动。
百化而豫。
《鹖冠子·泰录》
13.
通“”。
参与。
孙启于军事。
《国语·楚语上》
及建安人与韩子高等反,伯茂并阴豫其事。
《陈书·始兴王伯茂传》
日以王及姜等入侍,琚常豫秘谋
《新唐书·王琚传》
关涉;牵涉。
此事孔璪所豫卿事,可作首申上。
《南史·孔琳之传》
梁武帝受见远不食,发愤数日而卒。帝之,曰:“我自人,何豫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此。”
《南史·文学传·颜协》
14.
六十四卦之一。卦象为䷏,坤下震上。
象曰:雷出地,豫。
《易·豫》
15.
木名。
其北林巨,楩豫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豫即《别》所谓钓樟者也。根似乌药香;故又名樟。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钓樟》
16.
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17.
姓。战国晋有豫让。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豫”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象”
全部
二字词
  • 犹豫
  • 豫让
  • 豫剧
  • 豫园
  • 豫章
  • 豫州
三字词
  • 刘豫州
  • 豫让桥
  • 豫章行
  • 丰暇豫
  • 豫章邮
  • 大豫舞
四字词
  • 毫不犹豫
  • 犹豫不决
  • 丰亨豫大
  • 逸豫亡身
  • 事豫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