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ì
duì
yuè
常用释义
1.
刀锋快而尖。
  • 反义
  • 例词
    锐利
    尖锐
  • 例句
    我新买的这个锥子非常尖
2.
勇往直前的气势。
  • 例词
    锐气
    锐不可当
3.
急剧。
  • 例词
    锐减
    锐进
4.
感觉灵敏。
  • 例词
    敏锐
  • 例句
    她敏地捕捉到了问题的关键。
详细释义
1.
锋利;锐利。
亦指使锋利、锐利。
坚则毁矣,锐则挫矣。
《庄子·天下》
柔而不而不挫。
《淮南子·时则训》
兵相干戈,使者徒劳万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四
此夫始生,其成功小者邪?其尾而其剽者邪?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
《荀子·赋》
昭德始累石代柱,其前,厮杀,水不能怒。
《新唐书·李昭德传》
木老一名不木,取重木之,长财三尺端,船用之尤便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濠外又横卧大其枝末外向。
·魏源·《圣武记》卷六
2.
指锋利的武器。
坚执锐,自士卒,犯危,平暴,立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
《汉书·高帝纪下》
身恒披,手不舍锐
·王维·《为羽林军祭武大将军文》
3.
指精锐的部队,精锐的士卒。
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且无杀而徒得。
《墨子·非攻中》
西师尽锐来攻,众溃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五年一其羸,登其,而不必世其人。
·顾炎武·《军制论》
4.
旺盛。
亦指旺盛的气势。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孙子·军争》
霸知士心,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
《后汉书·王霸传》
君今,我言至切君勿嗤。
·韩愈·《赠侯喜》诗
吴玠、郭浩虏锋,且分守其地,掎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
·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其用也,则钝兵挫
《孙子·作战》
摧矜,凝泛滥兮。
·刘向·《九叹·忧苦》
尽锐于《三都》,拔萃史》。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5.
精细;敏锐。
参见“鋭敏”。
意不并锐,事不隆。
·刘向·《说苑·谈丛》
孔融于为笔衡思锐于为文。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锐于操下,法颇严酷。
《旧唐书·王遂传》
至于“嚣”与“不嚣”,那是要凭耳闻者的听觉的锐钝而定了。
鲁迅·《三闲集·文坛的掌故》
6.
快速。
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尽心上》
进锐似精而去速,者似察而事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八观》
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但患求治太速,人太言太广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南风如荼地刮来,火焰锐涨,这是谁鼓动着这么一把最为煽惑的扇子呢?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九
7.
急切;迫切。
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中,作皇帝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
取之情,而安民之誉迟
·陆机·《五等诸侯论》
王承宗叛,承璀揣帝,因行。
《新唐书·宦者传上·吐突承璀》
予少得元之篇,而善之,其全集。
·谢肇·《〈小畜集〉跋》
8.
尖。底大顶小。
高而者,车来也。
《孙子·行军》
下有三星,,曰为斩艾事。
《汉书·天文志》
山麓,居民房屋皆其上,如剡圭形。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角度锐,新动力须要加大,此时看的人所用精力亦多。
洪琛·《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
9.
(声音)刺耳。
四更高,鼓声锐
··《五更令》词
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
茅盾·《子夜》一
10.
指物体尖端部分。
恍如望千,非之秀。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
流星起自句,南行,车轮,微有
《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
11.
通“”。
藏恭敬,行搏
《管子·幼官》
12.
磨损;损耗。
因墀在西域之北,送使者以铁为车轮,十年方至。及绝锐,莫知其近也。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随树阴讽颂年,板床为减。
《魏书·自序》
,得利;,折本。
《俗务要名林·市部》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锐”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兑”
全部
二字词
  • 尖锐
  • 锐利
  • 敏锐
  • 锐敏
  • 锐减
  • 锐志
三字词
  • 尖锐化
  • 毛元锐
  • 甘锐侯
四字词
  • 养精蓄锐
  • 锐不可当
  • 披坚执锐
  • 锐意进取
  • 避其锐气
  • 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