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
焉
常用释义
1.
代
指人、事物或处所,相当于“
于
(介词)”加“
是
(代词)”。
例词
心不在焉
例句
他最近心不在
焉
,不知道有什么心事。
课堂上,他心不在
焉
地看着书本,思绪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
2.
代
怎么;哪里(多用于反问)。
例句
现代科技发展迅猛,人类生活
焉
能不受益?
3.
助
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强调语气。
4.
连
于是;乃。
详细释义
简
繁
1.
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
见苍
翠一林,其中
则
楮
烟
墨宇,椒
枥
坎地,
群
焉胙充,
飞
而不
举
。
唐
·
黄滔
·
《唐城客梦》
2.
疑问代词。
1
相当于“怎么”、“哪里”。
焉得
谖
草?言
树
之背。
《诗·卫风·伯兮》
鹤实
有禄位,余焉能
战
?
《左传·闵公元年》
臣非
礼
之禄,
虽万钟
不受,若申其志,
虽箪
食不
厌
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
贫
臣?
《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
康公之母
诚贤
耶?
则
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
惧
之以
数
?
唐
·
柳宗元
·
《非国语上·灭密》
2
相当于“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
亲
,
无
故富
贵
,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墨子·尚贤下》
品物
犹
在,不
见
其人。魂
气飘飘
,焉所安神?
汉
·
蔡邕
·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
3.
兼有介词加代词的功能,相当于介词“於”加代词“此”或“是”。
制,
岩
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左传·隐公元年》
六月,高祖修崎
头
古城,徙居焉。
《陈书·高祖纪上》
4.
代词。相当于“之”、“此”。
子女玉帛,
则
君有之;羽毛
齿
革,
则
君地生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众
好之,必察焉;
众恶
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躁静于焉
见
,
谁与
度物情?
宋
·
梅尧臣
·
《夜晴》诗
5.
副词。相当于“乃”、“则”、“于是就”。
圣
人以治天下
为
事者也,必知
乱
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墨子·兼爱上》
6.
介词。相当于“於”。
裔焉大
国
,
灭
之
将
亡。
《左传·哀公十七年》
五色、五
声
、五臭、五味,凡四
类
,自然存焉天地之
间
而不期
为
人用。
《尹文子·大道上》
〔
鸟兽
〕
惧
物之
为
己害也,
犹
且不脱焉弱之肉
强
之食。
唐
·
韩愈
·
《送浮屠文畅师序》
7.
助词。相当于“之”、“是”。用于前置宾语之后。
我周之
东迁
,
晋郑
焉依。
《左传·隐公六年》
况群
小作朋,逼近君
侧
,安危治
乱
,胥此焉
关
。
《明史·韩文传》
8.
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則”、“于是”。
坛禅
有
祷
,焉祭之,
无祷
乃止。
《礼记·祭法》
圣
人以治天下
为
事者,必知
乱
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
乱
之所自起,
则
不能治。
《墨子·兼爱上》
始皇巡
陇
西、北地,出
鸡头
山,
过
回中。焉作信宫渭南。
《史记·秦始皇本纪》
9.
语气词。表示停顿。
1
用于句尾。
寒暑易
节
,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
凡天下
战国
七,燕
处
弱焉。
《史记·苏秦列传》
使
来
者
读
之,悲予志焉。
宋
·
文天祥
·
《〈指南录〉后序》
2
用于分句末或句中。
君
为
政焉,勿
卤
莽;治民焉,勿
灭
裂。
《庄子·则阳》
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
《公羊传·庄公元年》
10.
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注
《礼记·大学》
懔懔焉,
皓皓
焉,其
与
琨玉秋霜比
质
可也。
《后汉书·孔融传》
交焉而争,睽焉而
斗
。
《新唐书·柳宗元传》
狡焉思逞者有之。
鲁迅
·
《坟·文化偏至论》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焉耆
焉耳
焉逢
介焉
喟焉
斩焉
三字词
于是焉
下焉者
四字词
心不在焉
焉知非福
习焉不察
语焉不详
善莫大焉
与有荣焉